这些年来,李彦宏越来越沉默。这位处于漩涡中心的企业家,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受过杂志媒体的深度专访。他极少对外界表露自己的想法,甚至连百度内部的人,有时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彦宏
李彦宏对《财经》说,其实他经常有表达的冲动,但是他担心表达会被误解,语言会被随意解读,甚至成为一些人攻击百度的利器,所以他选择不表达;另一方面,他说自己其实很害怕,害怕时间长了以后会麻木、习惯只和周围特别熟的人沟通。
6月8日,大理,百度联盟峰会期间,李彦宏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他罕见地袒露了自己对危机、产品、销售和人事变动、管理、未来等敏感话题的看法,也试图澄清一些误会——比如关于谷歌退出中国。他甚至罕见地开口谈到了自己。
“百度任何的好和不好,归功和归罪都应该是我。”他说。
是的,百度今日所有的成就与问题,都可以归根在李彦宏自己身上。而百度未来的改变,也只能从他内心开始。
为什么要写内部信?
《财经》:那封内部信是你亲手写的吗?
李彦宏:是的。
《财经》:动笔写第一个字之前在想什么?
李彦宏: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以及未来怎么能做得更好。同时我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诉求,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是怎么想的。其实这封信最开始比这个要长很多,我想写我2001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第三定律”,想写竞价排名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等等。我想告诉大家,它其实是有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但之后觉得太长了,大家没有耐心听你这么多解释。
《财经》:在这一个多月中,有没有上网去看大家对百度的评论?
李彦宏:看了。
《财经》:有令你觉得难受的话吗?
李彦宏:现在这种社交媒体时代,大家更喜欢讲感情,而不是讲事实,所以这里肯定有很多愤怒。很多骂我个人的话,我看了当然也是很不舒服,但我更多还是在想,我们怎么样可以改进。
《财经》:那段时间看朋友圈吗?
李彦宏:我还是会看的,我要了解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财经》:在朋友圈里有百度的负面评论吗?
李彦宏:有人会转给我,他们也是关心我,“你看看外面在说你什么。”
《财经》:当时你怎么回复他们的?
李彦宏:当时有一些表达我们真实意思的文章,我跟他们说,你们也看看这些,能不能也转一转这些。
《财经》:百度为什么从当年一家受人尊敬的科技公司走到今天被很多人指责的地步?
李彦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十几年百度搜索没怎么变过,至少在用户的感知上是这样。从百度的角度,我们近几年没有给用户提供一个真正创新性的新产品,没有给用户带来惊喜。
虽然是很好的、免费的东西,用的时间长了,他就习以为常了。这个时候当你出现一些不好的东西时,他不会想起来其实我还从百度获益了呢,不去想的原因是因为时间已经太长了。
《财经》:为什么这几年百度没做出让用户超预期的产品?
李彦宏:我们可能相对保守了一些。总觉得搜索足够重要,只要把搜索做好,就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这样即使百度有什么做的不够的地方,用户可能容忍度也会更高。
《财经》:为什么过去百度有一些产品没有坚持就放弃了?
李彦宏:你觉得什么产品没有坚持太久?
《财经》:比如直达号。
李彦宏:它并没有真正消失,它只是变了一个形式,我们现在用的是本地直通车来做。对商家来说它更简单了。
《财经》:在你的内部信中提到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个所有人都会说,但是一个很难让全公司都去执行的词。
李彦宏:这就涉及到产品的理念。百度的文化是简单可依赖,在产品上反映的也是如此。我们内部有很多具体的产品原则:比如同一个功能你不能说上面一个button,下面又有一个button,这样用户就会混乱。
这次内部信也讲到一票否决制,我们在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出现的,比如说弹窗;比如说自动播放的视频广告,用户没有点你就出声音了,这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财经》:你觉得百度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一个要把用户体验变成规则,明确告诉员工的阶段了吗?
李彦宏:是的。但能够这么极端画出来红线还是比较少的,更多还是在日常的产品设计和打磨的过程中,一些相对比较模糊的原则,比如你怎么去打破、去理解用户真实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