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前埔沟边村西边的金交椅山,距泉州城区 21.4 公里。窑场创建于唐末五代(10 世纪),衰废于元末(14 世纪中叶),是磁灶 12处宋元窑址中保存较完好的一处。窑址范围约 15000 平方米。2002 年至 2003 年经三次发掘,发现龙窑窑基4处和作坊遗址一处,还发现有窑门道、路面、柱顶石等遗迹、遗物。出土了一批青瓷和酱黑釉瓷器,另有零星的绿釉器、青白瓷、青釉褐彩器等,以及各式垫柱、支座等窑具。器型有执壶、罐、水注、碗、盏、小口瓶、轴顶碗(陶车零件)等。适合海洋贸易的瓷器一般胎厚、质粗、硬度大,纹饰渐趋简单,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适宜长途运输。金交椅山窑址出土的瓷器正是这类瓷器的典型代表,在器形、纹饰上反映出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风格,体现磁灶窑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历年来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均有磁灶窑产品出土。
泉州府文庙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涂门社区,是泉州古城中心区。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移建今址。历经修缮,左学右庙,规制逐渐完整。现存格局主要形成于宋代,坐北朝南,整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大成门、大成殿、金声门、玉振门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修建。
文庙正中为大成殿,系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抬梁式木结构,面阔七间35.3 米,进深五间22.7 米,正面有浮雕宋代盘龙金柱两根和浮雕盘龙檐柱六根,造型生动优美。屋顶仍保持宋代真昂形制,且出檐深远舒缓。殿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旁有四配和十二哲人。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建于元代的梁式石构泮桥,两边有石构护栏。
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包含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的文庙建筑群,较好地保存宋代建筑风格。
老君岩造像
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西峰下。雕刻于 10 世纪。造像由一块硕大天然的岩石雕刻而成,呈坐姿,高 5.63 米,宽 8.01 米,厚 6.85 米,席地面积 55 平方米。老君身披道袍,席地而坐,左足上屈,右足平屈至身前,左手依膝,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轻弹几上。面额圆润,两眼深邃,双耳垂肩,长髯飘动。整座雕像非常生动地刻画出太上老君独有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态,极具神韵。
清源山是多元宗教文化荟萃之地,有宋元时期雕刻 7 处,涉及佛教、道教等不同宗教,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泉州城市文化生活的兴盛。道教 2 世纪产生于中国,奉公元前 5 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老君岩造像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古代石刻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造像,是清源山诸多宋元时期宗教雕刻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