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祈风石刻
位于泉州城区西郊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九日山上,是12-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祭祀活动的石刻文字记录,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政府有关航海的国家祭典的石刻文字记录。古代航海依靠帆船,而帆船需要风力驱动。但风信无常,官方就在九日山延福寺昭惠庙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典礼。典礼结束后,参加典礼的官员在此宴饮,并游览九日山名胜,撰文题刻以志纪念。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共有石刻78方。其中最珍贵的,当属 12 —13 世纪的航海祈风石刻,计有 10 方,为中国仅有。时间跨度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 年)至咸淳二年(1266 年),跨度近百年。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有 6 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 3 方,记载一年两季祈风(启航和回航祈风)的有 1 方。
该山石刻体现了古代泉州海上贸易的繁盛及海洋贸易管理制度的成熟,也反映了顺应自然、独具特色的东方海洋文化。1991 年 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到九日山考察后,特意留下一方象征友谊和对话的记事石刻。
泉州天后宫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 年),坐北朝南,占地 7200 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大殿(天后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东西凉亭和梳妆楼等。其中,以大殿和寝殿最有特色。大殿是供奉天后圣像的地方,占地面积 635.50 平方米,殿高 12 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24.60 米),进深五间(25.60米),殿内柱网排列规整,为满足祭祀空间要求,祭坛前减去两根金柱,中柱后移。殿内后照壁保存一幅清代《勅封天上圣母图》大型壁画。寝殿位于正殿之后,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 1 米。前檐设廊,硬山顶,面阔七间(35.10 米),进深四间 (19.80 米 ),占地面积近 700 平方米。殿内木作雕刻及装饰构件集中在明间,使建筑整体繁简有别,主次分明。前檐廊明间保存有一对明代维修时别处移来的辉绿岩印度教石柱。
泉州天后宫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妈祖宫庙。其建筑艺术高超,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也是历史上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中心。
真武庙
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社区宝觉山上。始建于北宋乾德五年至开宝六年间(967—990 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00 多平方米。依山而筑,布局巧妙。主体建筑有山门、凉亭、大殿等。山门位于山西南麓濒江处,为四柱三间三楼牌楼式。其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目前保存有宋代的石质建筑基础、台基、部分铺装及宋代雕刻的石狮等。木构件多为清代按原貌修建。进山门后有石阶通达山顶,山巅台地有岩石状如龟蛇,石“蛇”盘桓在庙前山崖边,形成一道围墙,石龟匍伏在庙前右侧,背驮明代所立“吞海”石碑。大殿为歇山式,面阔、进深均为五间。真武庙主祀真武大帝,被尊为能镇妖驱邪的海上保护神。南宋,泉州官员曾在这里举行祭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