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胜塔
位于古泉州港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金钗山上,是重要的航海导航标志。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 (1111 年 ),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36—1339 年)重建。坐北朝南,塔身为花岗石构筑,楼阁式,八角五层空心,占地面积425 平方米,通高 36.06 米。塔基周长 47.50 米,作须弥座。六胜塔雕饰图案粗犷古朴,每层各开设四个券形门,设四个方形龛,龛内置佛像,龛外两旁浮雕“金刚”、“力神”等佛教人物,共 40 尊,形态逼真,技法精湛。塔体由塔心,回廊和外壁组成,每层设四门、四龛,门、龛的位置逐层转换,上下交错,不但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使得墙体重量分布均匀,建筑结构更为牢固。各层转角石柱上的栌斗作圆形莲花状,上三层作鸳鸯交首拱,有皿斗、飞椽,雀替雕刻细腻。塔门刻有“至元丙子”(1336 年),是元代海商凌恢甫修建时的年款,这是他在宋代基础上历时 4 年独资修建,反映了 14 世纪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经济实力的雄厚。
石湖码头
位于古泉州港南郊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半岛上的石湖码头,是泉州古代商贸的重要码头和海防重地,相传为唐开元年间(713—741 年)航海家林銮创建。北距泉州城区 27公里,呈曲尺状,南北走向,全长 113.50 米,曲体长 70 米,宽 2.20 米,高 2.41 米,为花岗岩条石顺海岸砌筑而成。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因石湖东北面正对着泉州湾主航道的出海口岱屿门,控扼泉州湾南岸,地势险要,故建水寨于此,以作军事上的防御之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 年),侍禁傅璡在码头左侧建石构顺岸平梁栈桥 “通济栈桥”,将海岸与海边的一块巨石相连接,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顺岸码头”,并在巨石临海的斜坡上开凿多条石级道路,以便装卸货物,是11-14世纪泉州港水水转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江口码头
江口码头包含美山码头、文兴码头,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法石社区美山村和文兴村,处在江海交汇处的咽喉地带,是宋元时期泉州城区与港区水陆转运的枢纽,沿江的集群商业码头。
文兴码头始建于宋代,呈南北走向,从江岸自上而下延伸至江面,为石构斜坡阶梯的驳岸码头,以错缝形式为主砌筑,现存部分长34 米,宽 3.50米,岸边现存宋代宝箧印经塔一座,塔身为花岗岩,现存两段,系分别雕凿后再行衔接。上段四面各有一尊半浮雕的半身佛像。下段四面分别阴刻一字,由右至左顺读为“佛”“法”“僧”“宝”。美山码头始建于宋代,临江处筑就石构墩台,以“一丁一顺”的方法交替叠砌,现存部分长约30 米,宽约20 米,墩台东西两侧各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构斜坡式道路,向南延伸至江中。墩台的台基由下而上渐次内收,外侧壁面呈斜状,以供大船深水停泊。
20 世纪 50、80 年代,在此发现 12—15 世纪的造船遗址、船骸、石碇等及数座伊斯兰教石墓。其中法石港宋船(未发掘)是继泉州湾后渚港海船出土之后的又一宋代海船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