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雕刻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泰虹 陈玉玲/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谢玉燕)一块石头,或大或小、或薄或厚,经过剖、敲、凿、磨,能逼真显现出山水或人物,这就是石雕的魅力所在。
九华山的地藏王、天津滨海新区的妈祖像、宜兴大觉寺如来佛坐像……这些精美且令人震撼的石雕作品皆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东艺雕刻有限公司。吴泰虹则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创作这些艺术作品的主导者。
许是沾染了石头的灵气,加上自身的慧心,最终让吴泰虹得到业界的认可;或者是出生在“石雕世家”,让他比一般人更能体味其中的美与神韵,最后成就了他与石的这一段情缘;又或者是出于对职业的敬畏,他视技术为艺术,以“工匠精神”认真打磨每件作品,力争追求每件作品的极致完美。
工匠世家的雕刻人
石雕的血脉融入于整个闽南,它的绚丽多姿、博大精深吸引着无数人投身其中,吴泰虹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美术的斑斓世界带进影雕,开创了彩色雕刻的新时代;他融合浮雕、圆雕、影雕,将废石变成宝贝,创作出一系列碎石艺术作品;他还首创大型石雕无接缝工艺,此技艺至今未有超越……他就是在工艺美术界享誉盛名的吴木水大师。
姐姐吴敏达也是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她创作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艺术作品,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模、省工艺美术大师……
父亲闪耀的光辉,让还在孩提时代的吴泰虹感叹不已。自幼耳濡目染父亲与姐姐的石雕艺术,吴泰虹深受熏陶。
他见识过石雕作品创作的不易,得经过选料、构图、雕刻、打磨等诸多复杂的环节和技术程序。但他也看到了雕刻人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较真,这些都深深印在吴泰虹的脑海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即便当时还在读书,吴泰虹总喜欢到工厂帮忙、学习。“在雕刻创作过程,能把脑海中的形象用刻刀展现在石头上,感觉很快乐。把一块带着泥巴的毛石砸开泥巴、打磨、清洗干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吴泰虹很享受这一过程。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扎进工厂,开启了自己的雕刻事业。
如今,走进东艺雕刻,映入眼帘的是四处摆放的石雕作品,山水、人物以及各种花鸟鱼虫皆惟妙惟肖。吴泰虹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很多获过奖,其中也有很多他独立创作的,说完指了指不远处的小沙弥、孙悟空等作品。“能沿着父亲的艺术道路往前走,传承及弘扬我们的地域特色文化,在父亲的光芒中绽放自己的梦想,我以此为荣。”吴泰虹说。
追求极致的“工匠魂”
有着缝衣铺、补锅补碗等印迹的时代,是对于物品郑重珍惜的时代,是手艺时代,那个时代闪耀着工匠精神,如呼吸一样自然。然而,进入工业时代,手工渐渐被机器取代,纯手艺人越发少见,依附着的工匠精神也随之隐退。
对此,吴泰虹呼唤,艺术创作需要工匠精神,并期待它能以一种灵魂的姿态回归。“较真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吴泰虹这样认为,也将它发挥到极致。
2011年,吴泰虹接到了给九华山做“中国红”雕像“闵公”和“道明”地藏王雕像的任务。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这是个展示实力的好时机;忧的则是,作为石材中的一种品名,“中国红”又叫“四川红”,因为它杂质多,市场可找到的石料体量都不大。“去哪里找这块5米多高的整方‘中国红’?”吴泰虹不禁犯难。
他多次派人到四川实地寻找,甚至叫工人住在山上选料。前后耗时8个月,在得知矿山上有能够选用的“中国红”时,吴泰虹立马赶了过去。为了找到理想的那块石头,吴泰虹在山上耐心地在一块块巨石中翻找。这份较真的态度终于让矿山开采的人忍受不了了:“如果你们再这样挑剔,就把你们从山上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