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间情深深
吴汉宗的心结是,开发一座城,造福当地人。这样的心结,促成了台商区出台了一款款颇有新意的制度。
比如,台商区现有3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里,生活着30万台商区百姓。如何避免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原著民,不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让这些普通的百姓能在自己家乡拥有值得炫耀的一席之地,台商区颇动了些脑筋。
首先,区里明确,规划中的13个拆迁安置小区全部选址在城市核心区,而不是城市边缘地带。不仅如此,台商区还改变安置小区的供地方式,不以平常的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统一实行招拍挂。供地方式的改变,使拆迁户获得的安置房,从原来的非完全产权房,变成了马上可以上市交易的完全产权的商品房。拆一平方安置一平方,就可以交易一平方,变现一平方,显而易见,这样的制度改变,拆迁户、原著民成了最大的得益者。
“善于总结原制度的缺点,同时,甄别其他地区的新做法的优缺点,再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制度,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反复交学费!”这是吴汉宗尝试一些新做法的心得。
诚然,作为为政一方的基层主管,按部就班当然没错,可不能只会按部就班。一城一地,情况各各不同,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只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按部就班地施政,无疑有负“三严三实”之要求。敢于担当的探索,实在为政一方的应有之举。值得欣慰的是,记者在台商区,看到了上至区领导、下至部门的种种更造福于百姓的种种尝试。
苏泰山,台商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在全区行政审批即时办结率达80%、办结时限已压缩65%的基础上,最近又在琢磨“行政服务走好最后一里路”的事,除了在张坂镇尝试设立镇级行政审批窗口外,还尝试设立村级代办点。把一些村里能办、更便于办理的事务下放到村级代办点,进一步方便群众。
这些听起来已司空见惯的套话,却可能是百姓十分受用的实招,苏泰山主任举例说,医社保等社会福利起来了,设立村级代办点,就能大大方便广大村民报销医药费,这对于公共交通还不发达的台商区百姓来说,是个利好。还有,企业退休人员、失地农民、60岁以上的村民要领取社保金,每季度一次的生存认证必不可少。可难免有些群众行动不便,每季度一次的生存认证就是个负担,台商区行政中心便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梳理,分片区走访。虽然只是方式上的一点微调,可群众却再三感谢,连连称好。
制度层面的破与立,能带来什么?征地拆迁工作,是时下基层干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难事。而李永远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台商区的征迁情势发生了质的飞跃。很多涉及征地尤其是拆迁的项目,征迁任务常常是在征迁工作启动的第一个月、即提前批就完成。要知道,台商区每年上百个重点项目,涉及征迁的不少于30个。
也许有人会说,台商区基础好。要知道,台商区绝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搞建设,而是在3000万平方米的现有建筑上搞建设,吴汉宗形象地称之为“是在一张密密麻麻的报纸”。这里,也曾多次因征地拆迁发生过多起群体性事件,也曾启动司法强拆。
而今情势大变,只因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在征地拆迁这样的社会利益重大调整的重点关口,执政一方的制度设计者没有忘记被拆迁者的利益,没有生硬地以支持建设为由无视他们的福祉,而是以全新的制度设计,让他们成为理所当然的受益者,这样的制度安排,换来的干群关系,怎会不密切、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