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境内的国省干线迎来全面的拓改,“先行工程”如火如荼。
国道324线泉州段拓宽率先展开。1994年6月起,惠安万名干部群众在县、乡镇领导的带领下,自带干粮、工具到工地(国道324线惠安段)参加义务劳动。市公路交通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织质量监理和交通协理大队,投入了以保工期、保质量、保畅通为中心的国道施工管理中。其中路面工程指挥部5名成员卷起铺盖,分别到任务最繁重、施工最复杂、进度最慢的路段蹲点指挥。
1995年1月,国道324线泉州段在全省率先竣工,全线路面宽15—22米、两侧慢车道各宽3.5米,基本达到平原微丘一级公路标准。
在为期多年的“先行工程”建设中,泉州市投入资金21亿元,建设公路里程超8000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1800公里,一、二级公路1000多公里。初步建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向各县(市、区)城关辐射,沿港口、重点城镇延伸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市县两级的“半小时经济圈”逐渐形成。
修路大热潮中,渴求发展的沿线群众对道路建设给予了很大的理解、支持和奉献。1993年春,为打通龙门隧道、奔向小康,2万多名海内外安溪人捐资1600多万元,支持当地政府开凿龙门隧道。1994年8月8日,总投资1亿多元的龙门隧道终于贯通,缩短安溪前往厦门特区的车程11公里。“可以说,当时安溪是举全县之力,支持龙门隧道建设。”当年还是小学生的市公路中心安溪分中心工程股副股长黄渊泉捐出全部零花钱20元,回忆往事,他仍为当时群众的修路热情和奉献精神感动。
为解决泉州市区出入口交通拥挤问题,2002年以来,泉州市先后对国道的仕公岭和东湖街、西南侧进出城通道(南迎宾大道)、北进出城通道(北迎宾大道)进行现代化的立体交通改造和综合环境整治提升,大大提升了国道324线的过境兼城市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