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美国报纸头版的“厦门事件”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厦门晚报

德国老照片:日本寺庙,因为它的着火,导致日本人登陆——陈亚元先生收藏

“厦门东本愿寺布教所”的影像资料极为罕见。幸好德国人1900年拍摄的5张“厦门事件”老照片保存下来了,德文标题为“厦门照片,军港内,日本对中国提出索赔”。根据德文注释推断,其中2张所谓的“日本寺庙”照片应该是失火后的山仔顶巷东本愿寺布教所,殊为珍贵。感谢收藏家陈亚元先生授权本报刊出这组德国老照片。 ——编者

不幸的是,当时参与此事的所有人,包括大清官员、日本人和欧洲人,都没有意识到,日本根本就没有权利在厦门建布教所,更谈不上派军保护了。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文/萧春雷供图/黄绍坚)厦门老城的小巷宛如迷宫,清末民初,这一带布满烟馆、妓院和赌场,是藏污纳垢的堕落场所。我很难想象,为什么日本东本愿寺的僧人会在这里建一个布教所。我去找过厦门东本愿寺遗址。资料上说位于山仔顶街,一直以为在小山头上,但黄绍坚带我到思明西路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巷里,说这就是山仔顶巷,东本愿寺早已灰飞烟灭,后来这里还崛起过一个流氓团伙“山仔顶派”。

不管怎么说,1900年8月24日凌晨零点30分,这座名叫“真宗大谷教本愿寺布教所”的房子发生了火灾,幸亏官民合力,及时扑灭了大火,“仅焚去正厅三椽”。无人伤亡,因为当晚日僧“恰巧”都不在布教所。至于失火原因,据日本学者考证,是日本台湾民政局长后藤新平派人所为,属于自导自演。

当时,八国联军正在北京镇压义和团,日本方面诬称中国暴徒烧毁了布教所。25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百余人迅速登陆厦门岛,在虎头山架起大炮,日本台湾总督派遣陆军渡海,准备占领厦门。西方列强反应强烈,英、德、美、俄都将战舰开进了厦门港,英军陆战队登陆英租界。日军无力独吞厦门,被迫撤军。这就是著名的“厦门事件”。

我早就了解这段历史,此时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日僧为什么可以在厦门兴建寺院?什么时候建的?查了一下资料,却意外地发现,原来日本并没有在中国的传教权。不幸的是,当时参与此事的所有人,包括大清官员、日本人和欧洲人,都没有意识到,日本根本就没有权利在厦门建布教所,更谈不上派军保护了。

晚清以来,日本佛教各宗(包括净土真宗、真言宗、曹洞宗、净土宗、临济宗、日莲宗)就开始向中国传教,谓之“清国开教”,规模最大的是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日僧传教与日军侵华往往互为表里,他们担任间谍、配合作战,有记录表明随军僧侣直接参与了进攻南京的战役。战后,舆论追究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本愿寺东西两派都进行了反省。

净土真宗东本愿寺1873年派出了第一批赴华布教僧侣,陆续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建立传教所。甲午战争后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日本政府以为根据“一体均沾”的原则,也获得了在华传教权。据曹立前先生的研究,最先发现破绽的是福建惠安县士绅,因为反对日僧,1899年7月惠安县出现了一份传单说:“中日和约虽载有游历通商,未载传教之约。”一语点醒梦中人。

日僧到底有没有传教权?1899年10月,清政府总理衙门答复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说:“查各国条约及本衙门奏地方官与教中往来事宜,均系专指天主耶稣教而言,他教不在其内。贵国如有传习天主耶稣教者,应准起造礼拜堂及一切优例,若系日僧传教,各国条约与中日通商行船条约均未载明此条,本衙门碍难照办。”意思是,日本人如果像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基督教,自然没问题;但传播佛教,对不起,条约里没有相关条文。——多少有点死磕字眼的意思。

据此推论,厦门的东本愿寺布教所,实际上是非法建筑,日僧属于非法传教。可惜,总理衙门的意见,此时尚未成为清廷上下的共识。

日本将福建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日僧最多。1904年11月,泉州安海发生民众袭击日本教堂事件,让日僧传教权问题成为焦点。日本领事上野要求清方查办滋事人犯,闽浙总督强硬回答:“西洋各国在内地传教,订有专条,日本并无传教条约,何得在内地设立教堂?”声称地方官不能对此尽保护之责。中日双方为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

清政府行文各省总督巡抚征集意见,一片反对之声。有人担心,中日佛教相同,日僧如有治外法权,以后恐怕全国庙宇尽归日人,附属僧众将尽变成教民,每个庙宇都变成日本租界。还有人指出:“皈依多以教民,即地方多一教案,游历多一日僧,即政府多一交涉。”刚刚从义和团事件中回过神来的清廷高官,畏教案如虎,达成的共识是绝不退让,并在各地查封日僧布教所。民国初年,日本人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特意添加“允许日本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的条文,但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取消。总之,日本从来没取得在华传教权。

“厦门事件”在中方“以夷制夷”的计策下化解了,厦门幸而免于沦陷。我有些惊讶,后世学者评述此事,很少人注意到日僧非法传教,日军登陆毫无法理依据。我想,一个历史事件,可以从许多角度解读的。聊成小文。

1900年厦门事件(二)

1900年8月底,厦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报纸《圣路易斯星报》1900年8月24日报道:《在厦门爆发骚乱,海军陆战队登陆》——陈亚元先生收藏

德国老照片:德国炮艇“虎”(Tiger)号,在厦门港--陈亚元先生收藏

德国老照片:日本寺庙内部——陈亚元先生收藏

最紧张的的9月初,厦门港内,十余艘各国军舰虎视眈眈、互相对峙……

美国报纸头版的“厦门事件”

1900年8月28日,美国堪萨斯州南部城市威奇托市的报纸《威奇托每日鹰报》(The Wichita Daily Eagle),罕见在头版上接连发表4篇与厦门有关的报道。其中一篇报道题目,令人吃惊——《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厦门》:“纽约。8月27日。一位被派到中国从事杂志采编与广告的工作人员,从厦门发回消息说:‘日本派出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三天了,而这里既没有挑衅,也没有来自领事的抗议。虽然厦门本地官员早已证明他们有能力保持完美的秩序,但一座日本寺庙被纵火焚烧,成为日本人采取行动的借口。今天,有3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登陆。城市里充满了紧张气氛,数以千计的百姓正在逃离厦门。本地官员和几位商人拜访了美国领事馆,恳请美国领事出面,劝说日本海军陆战队撤退。否则,他们声明,城市秩序不可能恢复。’”

另外3篇报道,一篇写道:“厦门事件的最新进展,一时成了吸引人们关注的最大热点。一场暴乱,一场火灾,最后竟演变成日本海军陆战队员与士兵大量登陆,美国领事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另两篇则说,在厦门的美国传教士成为难民,美国驻香港领事建议欲前往内地的传教士们最好暂避到菲律宾,或干脆返回美国;而美国军舰“卡斯汀”号(The Castine),奉命正在开往厦门途中。

同日,《华盛顿时报》(The Times,Washington D.C.)也在头版发表了2篇报道:“美国政府对厦门的局势,并不感到惊慌。上周,那里的暴徒烧毁了一座日本寺庙,导致大量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登陆厦门,以维持那里的秩序”;“卡斯汀号军舰,开往厦门”。

从1900年8月底到9月初,关于“厦门事件”的消息,不时占据着美国各地报纸头版。厦门收藏家陈亚元先生手里,也收藏了一份1900年8月24日美国《圣路易斯星报》(St.Louis Star)第1版。相关报道的标题是《厦门爆发骚乱,海军陆战队登陆》。报道中称:“骚乱在这个城市爆发,引发严重问题,并威胁着城市。(日本)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保护日本领事馆。”我查了一下,这应该是关于厦门事件的最早报道之一。虽然有时差,但这份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报纸,居然事发当天就作了报道。其消息之灵通,令人佩服。

混乱的火灾时间

暴乱,火灾,登陆,难民……1900年8月底,厦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方志材料中对此记载,却颇为混乱。

1983年,林崧、杨纪波等人整理的《厦门大事记》中,如是描述:1900年“8月23日,日僧纵火焚毁山仔顶东本愿寺,日本借口山仔顶东本愿寺被焚,命令‘和泉号’兵舰的陆战队登陆,驻扎港仔口(镇邦路)、中街(新路街)、竹仔街(横竹路)一带,并置大炮于虎头山,直指城内提督衙门。居民纷纷向同安等处内地迁徒,局势非常紧张。”不仅将火灾发生时间定为1900年8月23日,且将“厦门东本愿寺布教所”错写为“厦门东本愿寺”。

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中则记载:“光绪26年(农历)7月28日,山顶仔东本愿寺发生火灾。翌日,日本借口保护侨民,派陆战队登陆。后英、美、法、俄、德等国对日本施加压力,日本陆战队被迫撤回。”同样将布教所写成“东本愿寺”。而且,查光绪26年农历7月28日,是公元1900年8月22日。

受《厦门市志》误导,《福建省志·大事记》等志书,也将所谓的“厦门东本愿寺”火灾发生时间,定为1900年8月22日。

但是,早在1901年底,时任厦门海关税务司习辛盛(C. Lenox Simpson)撰写的海关报告中,基本上简洁准确地记录下整起事件的发生:

“(1900年)8月24日凌晨2点,厦门城内一间被日本佛教徒改作庙宇的出租小屋被烧毁。2个小时后,60名身穿蓝色夹克的武装巡警从港口一艘日本军舰上赶到火灾现场,然后越过海峡到鼓浪屿,并逗留在那里。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在岛上巡逻了6天,守卫着他们的领事馆。”

这起事件,史称“1900年厦门事件”。

【事件的简要经过】

8月24日山仔顶巷厦门东本愿寺布教所被烧之后,日本人以为找到机会,可以一举出兵占领厦门,作为其“南进南洋”的根据地。

厦门事件其后的经过,简单叙述如下:

8月24日白天,一队便衣的日本士兵进入厦门城;另一队以保护日本领事馆为名,登陆鼓浪屿。

8月26日,日本高千穗舰又派出约300人的海军陆战队,携带2门大炮,登陆厦门。

8月28日,日本军舰高雄号、筑紫号赶往厦门。可能受到英、美、德三国领事的抗议,当天,进入厦门城内东亚会堂的日军撤回鼓浪屿。

8月29日,中国官员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福州将军善联等人,纷纷发电抗议日军登陆厦门,在厦海军、炮台严阵以待。同日,英国军舰“爱西丝”号驶抵厦门。

8月30日15时,英军海军陆战队约60人、携大炮1门,也登陆厦门,与日军对峙。同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召开紧急会议,确认登陆厦门的日军撤军。

8月31日,登陆厦门的日军,撤回鼓浪屿日本领事馆。

9月1日,英国军舰“万霍克”号、美国军舰“卡斯汀”号抵达厦门。

9月9日,登陆厦门的日军、英军同时全部撤回军舰。厦门事件初告解决。

在厦门事件最紧张的的9月初,厦门港内,一度停满了虎视眈眈、互相对峙的各国军舰,包括日本军舰高千穗号、和泉号、筑紫号、高雄号等4艘;中国军舰海筹号、海琛号等3艘;英国军舰爱西丝号、万霍克号等3艘;美国军舰卡斯汀号、德国军舰施瓦尔伯号(另一艘正在赶来),另外还有法国、俄国各1艘军舰。

正因如此,1900年厦门事件才会如此引起世界关注。 (文/供图 黄绍坚)

[责任编辑:黄如萍]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