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改名议题发酵 若去“中国”会“病”得更重

今日泉州网

绿营观点

陈淞山:若去“中国”,国民党更没竞争力

陈淞山,陈水扁办公室前主任,岛内知名专栏作者、时事评论员。

对于国民党年轻世代推动改名议题,陈淞山说,对国民党败选原因的检讨,重点不应该是推动改名去“中国”,而是思考如何改变国民党已老化失灵的组织和决策体制,以及僵化的内部结构,并改善人才断层问题。

陈淞山强调,这次选举并不是对“九二共识”的全民“公投”,而是台湾内部事务,国民党败选更多的是岛内因素作用下的结果。虽然这次选举中,多数年轻人选择支持民进党,但这不能归结为国民党两岸政策失败。

陈淞山说,台湾年轻人这次对国民党的不满,主要是经济原因,包括岛内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年轻人相对剥夺感增加、年轻人看不见未来等等,国民党这8年并没有做好。“但话又说回来,民进党未来执政后,如果这些经济问题处理不好,年轻人的选票仍然可能会转投国民党。”

陈淞山强调,两岸和平稳定对台湾仍然非常重要。在岛内的政党竞争中,两岸政策是国民党的传统优势。“如果改名去‘中国’,国民党将更加没办法与民进党竞争。”

中间观点

钮则勋:国民党检讨不应本末倒置

“如果国民党只把败选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因为党名有‘中国’两个字,那这种检讨根本就算是本末倒置。”对于蓝营年轻世代推动改名议题,钮则勋如是评论。

钮则勋,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台湾知名时事评论员。

他说,国民党此番选举失败的原因,无外乎马当局施政政绩不彰、国民党内“换柱”风波、蓝营“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难看、朱立伦副手王如玄军宅案危机处理失当、国民党不够团结等等。“国民党败选,实在跟党名没有一点关系,何况以前用这个名字,国民党也赢过选举。”

钮则勋说,国民党要想在未来“起死回生”,必须深刻检讨相关改革议题,重点有三个面向。一是切实体认台湾年轻人被边缘化的苦闷,理解年轻人的想法与需要,并提出适当方案解决问题,重视年轻人才培养,补强人才断层。二是中南部的经营问题。这次选举,国民党在南台湾惨败,其南部基层组织全部失灵,党员人心涣散。未来国民党新任党主席必须重视中南部基层经营,加强服务,海选南部优秀人才等,控制南部选票流失。三是新任党主席必须要有做“过渡党主席”的心理准备,彻底改变党内大佬文化,以争取中间和年轻选民认同。

(海峡导报 记者 吴生林)

国民党要拿“中国”二字开刀?

2016年台湾“总统”“立委”选举,中国国民党输得一塌糊涂。穷则思变,原主席下台,党内改革呼声此起彼伏。除了换主席、换路线,是不是索性连名字也换了以转转运气?

“不以为然!”

国民党前发言人杨伟中就呼吁,改革应包含“将中国国民党改名国民党”。国民党年轻世代近日组成“草协联盟”,提出建立以台湾为主体的政党主张及论述。其成员徐巧芯说,很多人支持中国国民党改名,“叫国民党不是坏事”。

改名派的理由似乎理直气壮。胜选者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则是力争“师绿做派以胜绿”。法宝就是“更贴近台湾化”,以争取中南部本土票源。连“时代力量”的“立委”当选人徐永明都跳出来唱和说,国民党若要改变,就应该“调整倾中策略”,直至改名。

“更名”风暴刚一露头,就遇到猛烈的炮火回击。台湾知名学者王晓波表示,选后有人认为国民党惨败在头顶“中国”两个字,不够绿不符主流民意,但这次选举结果不是蓝绿基本盘的变化,而是蓝营的票没催出来。打败国民党的非民进党,而是国民党不够“国”、过于“民”。

改名之说在国民党内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日前宣布参选党主席的洪秀柱接受采访时连用“不以为然”和“非常反对”亮明态度。她说,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有无法更改的历史背景,“中国”这两个字要怎么去掉?这些年来的“去中国化”,原因出在教育。国民党始终无法坚持正面论述和辩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这是所谓主流民意,国民党也跟着主流民意走?

这边有人想丢,那边立马就有人接。以“正蓝旗”自居的新党,借发言人王炳忠之口表示有意“正名”,将新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以“留得青山、再造辉煌”。

[责任编辑:卢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