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未来,力破困局——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

泉州企业家杂志

盯着未来,力破困局——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

林志艺老师为学生介绍激光雕刻机的工作原理。 张璞凌/摄

路 径:

学校要培养的是学生,倚重的却是老师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全新教育理念的追随者和主动践行者?

这就是现在的五中,教师发展平台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与工作的投入程度

不仅仅关注分数,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刘殊芳倡导的教育理念与社会上对分数近乎苛刻的要求与期待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2010年,初到五中的刘殊芳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刚提出多样化课程建设时,不少老师反对,理由是,他们巴不得一天上九节课,哪还能腾出时间上跟高考无关的课程,更别提还要将经常可以拿来上主科的班会课变成学生高谈阔论的“微讲坛”……

学校要培养的是学生,倚重的却是老师。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全校600多位老师才是重中之重。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全新教育理念的追随者和主动践行者?

泉州五中,不仅是资优生扎堆的地方,更是优秀老师云集之所,为人师者,无不希望自己能成为师德高尚、专业优良的教师,无不希望“获得尊重和自我的实现”。所以,初来乍到的刘殊芳没有忙着立威,而是将校长的威权轻轻放下,代之以一个学期召开6次全校教职工大会的方式,不断地磨合思路,倡导理念,凝聚共识。

与此同时,她千方百计营造公开、公平、宽松的环境,创造机会,让认同教育新理念的老师可以大显身手,更让想干、肯干、实干的老师脱颖而出,成长成名。

公平,就是最基本的尊重,对教师们颇为在意的课题、公开课的申请,五中不搞领导指定,而是在“只定规则不定人”的前提下,向全体老师全面开放,只要你想做、愿意做,学校都给大家机会。为了鼓励老师成长和自我实现,刘殊芳向全体老师传递“培训就是最大福利”的观点,鼓励老师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提升专业。短短5年间,全校老师近300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若有教师想出专著,学校设立了50万元的“教师立说专项基金”……高考,是中学绕不开的宿命,为了转变老师只关心分数、不关注学生的习惯思维,五中拒绝将高考成绩与教师职称评定相关联。

发现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特长、潜质,离不开多元化的课程作依托,更离不开老师与时俱进和孜孜以求。从2014年起,在师生比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五中开设了108门校本课程,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说,为了新理念,原本可以按部就班度日的五中老师们也真的是够拼的了。短短几年,林志艺老师从一个替补教师成长为“五中金牌物理主教练”的经历,也许可以更直观地折射出那份拼劲——

五中招考教师时,林志艺老师以微分之差落选,恰巧有个替补的机会,但只能当物理学科的实验员。他二话没说:“只要能进五中,干什么都行!”

当上物理实验员的林老师,得知新校区缺生辅老师时,他主动请缨说:“我来!”当得知个别班级不好管、管不好时,他主动提出“设立副班主任”点子,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副班主任。五中要推出“创客空间”的新课程,需要老师参加培训。身为物理老师又乐于作为的林老师又是一句“我来”,他被送到上海格致中学参加美国专家的高端培训。没过多久,学校为适应新高考改革设立学科竞赛课,需要培训授课老师,林老师还是一句“我来”……就这样一步一步,林志艺老师成长为五中不可或缺的“金牌物理主教练”。

从表面上看,是林老师主动工作成就了自己,而实际上,更多的却是今天的五中没有用平均主义把林老师给平衡掉,没有以论资排辈的惯性把资历不深的林老师淹没掉,更没有“爱出风头”的议论把林老师的热情浇灭掉……

这就是现在的五中,老师发展平台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与工作的投入程度。在这里,老师们不要求坐班、也鲜有检查,然而大家都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马达,热情、高效地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和创新。

都说老师是最不喜欢改变的,稍一变化,备课、教学都得推倒重来。然而,当下却正是课改、新高考改革等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候,一线老师若不主动适应变化,直面创新,就可能落伍,最终影响学生。

如今在五中,老师们主动创新、主动开课已蔚然成风,一大批“一专多能”的老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昔日非高考科目的老师们常常因为找不到“存在感”而被边缘化,而今,校本课程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音乐组的林志红老师组建的五中交响乐团风生水起,他组织排演的《南音闹元宵》节目2012年春节还登上了联合国总部的舞台。美术组的林山中老师不仅在校内外办起了个人画展,还开设了《习武修文——三世七太极拳与推手教学》的校本课程。几天前,体育组组长主动找到刘殊芳谈了不少想法,刘殊芳还是那句话,只要是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成就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学校都会积极地导入资金、资源、政策去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