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未来,力破困局——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

泉州企业家杂志

盯着未来,力破困局——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

泉州五中城东校区鸟瞰 郭思明/摄

成 果:

打破影响学生成长的种种束缚,让优秀学生更卓越,每个学生都成才

创立国际部,推行“大阅读”和“卓越”两大课程体系,可谓是泉州五中创新学生培养的“神来之笔”。

五中学生出类拔萃,不仅仅因为这里的学生基础好,更因为学校能让学生变得更优秀。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刘殊芳带领老师们辛苦努力,目的就是打破影响学生成长的种种束缚,让优秀的学生更卓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创立国际部,推行“大阅读”和“卓越”两大课程体系,可谓是泉州五中创新学生培养的“神来之笔”。

为了适应学生更多元成长的需求,2011年泉州五中大胆尝试创办高中“国际部”。小班授课、个别辅导,聘请外教、全新课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学生。从刚刚开始只有9名学生,到现在5届毕业生大部分被排名前100名的世界名校录取。短短几年,这一创新之举,已成为泉州五中的品牌之一。

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实施“卓越课程”体系,引入了大学先修课程以及STEMA课程,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高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中学时代就近距离接触,明晰自己的个性爱好之所在。

微观经济学、通用学术英语、文学写作、电磁学、微积分、无机元素化学……这些未来在大学才能学到的东西,现在泉州五中也能提前学到。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五中每学年开设10多门大学先修课程,成为国内开设大学先修课程最多的学校之一。这些课程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为其大学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并为一些在基础学科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五中学生出类拔萃,不仅仅因为这里的学生基础好,更因为学校能让学生变得更优秀。

学校有位女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很自卑,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一个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得知她爱做糕点,就特意安排一次班会课让她展示和分享自己做的糕点。这次“不务正业”的班会课,使女孩收获了同学们的赞许,也逐渐建立起自信,学习状态很快就扭转过来了。

有个同学曾经吊儿郎当让所有老师头疼,在五中“卓越课程”的高端实验室中意外接触到分析化学,这个学生像着了迷似的,迸发出无限的学习热情。班主任介绍,这孩子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化学实验品和化学仪器上,自己成功鼓捣出很多让老师惊叹的东西!一下子找到了学习目标的他,进步之快让所有老师惊叹不已……

初中有位电脑派位进来的学生,有严重的语言交流障碍,学习成绩也处在班级下游,在小学只会看漫画书的他从五中的“大阅读课程”中实现了脱胎换骨。3年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背诵国学经典,阅读名家名篇,做了大量的阅读摘记,不仅在书中找到了他钟情的精神世界,而且变得越来越自信,他写的诗歌和随笔惊艳了年段师生……

在不少学校依旧把目光停留在只是简单地做多少套卷,单一追逐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时,五中已经把眼光投向了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刘殊芳介绍,“卓越课程”的实施,不仅没有冲击学生学习,反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质发展。几年来,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呈现整体水平和尖子生“双上扬”。2018届高考,泉州五中的理科尖子生取得重大突破,3人居全省前10名,总数位居全省第一;文科600分以上154人,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文理科合计600分以上人数在全省的占比再创校历史新高,理科总分平均分573.21,超本一线83分,再创校历史新高。

学生们在拿下高考高分的同时,参加大学先修课程全国考试也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2018年5月,泉州五中学生林楷睿的《基于硬碳/石墨混合正极的钾双离子电池》项目荣获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二等奖,并获得专项奖,他的名字将可命名一颗小行星……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谈及教育家与教师的区别时,曾言道,教育家首先要有使命感,要把自己眼下从事的教育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甚至世界的未来建立联系。同时,应该把育人作为他工作的主旋律。如果对于一位优秀教师的评价是能够在本学科教学中作出卓越成绩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教育家,则必须在他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本原问题。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孤本”来珍视,在每个灵动的生命起航之时,告诉他们卓越与优秀,告诉他们“诗意和远方”……也许,这些孩子最终的精彩绽放之地不是五中,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在泉州五中奠下的腾飞之基。

仅此,泉州五中就已经是善莫大焉了!

顶着种种怀疑步入泉州五中的刘殊芳,很欣慰自己给五中导入的这些变化和创新,她希望自己身上的那股“认准了就不轻易放弃”的韧劲,能为突破当前的教育困局多做些尝试和探索,给泉州学子更多勃发的机会和土壤,为泉州的发展雕琢出更优秀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