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德化城关公路站就职的张钟钦
(文/本刊记者 谢玉燕 特约记者 刘紫燕)去年,泉州市公路局发出拟招收57名一线养路工的通知,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大学生。顿时,外界的质疑声四起。
“养路工不就是扫扫公路,做做绿化,职专毕业的学生就能应付,怎么还要求从大学生里招考?”
“谁不想毕业后找一份舒服轻松的工作,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会乐意来到又苦又累的养路一线?”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宠着,即便来了,他们留得住吗?”
……
有人劝说泉州市公路局局长郭根才,降低录取要求。但他笑了笑,回绝了。
几个月后,出乎众人意料,公路局所有岗位全部招满,而且招收的名单中,除了4名大专生,其余都是本科学历,其中不乏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内著名高校。
有人评价,这是一种资源浪费,杀鸡焉用牛刀?也有人预言,这批大学生不出半年,肯定陆续走人。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真的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状况吗?这些大学生养路工的想法又是怎样?为一探究竟,近日,记者走进了泉州市公路局。
大学生养路工:“养路正朝着机械化、技术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在这里我们也大有可为。”
福建警官学院毕业的张英泗如今是德化葛坑公路站的一名养路工。
5月底,省道206线葛坑段一处需要进行清灌缝,由于人手紧张,站长林忠明把张英泗也一同带上。
烈日下,热拌的沥青混合料使得施工现场的温度高达50C°以上,对于张英泗而言,并没有因为他是新手或者大学生就享受特殊照顾。施工第二天,林忠明便让他尝试操作300多斤装有沥青混合料的灌缝机。
2周下来,张英泗黑了一大圈。连站长林忠明都有点心疼他,“一个大学生,能和我们在高温下坚持作业,中午还是带饭在路上吃的,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在张英泗看来,这段清灌缝经历苦中有乐。
作为预防性养护中的工作之一,清灌缝可以杜绝杂物填塞水泥路接缝,防止路面因膨胀在接缝处挤坏,缓解裂缝的进一步蔓延,也可有效阻止路基因雨水渗入而受损坏,从而达到路况质量稳定、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的作用。
“别小看只是灌缝填封小小的一条缝,这里头的学问可真不小。大小不同的裂缝要采用不一样的修补方式。采用热沥青灌缝,量的掌握上也有诀窍,灌缝要饱满到位,骑缝要准确无误,这些都是专业技术活。”张英泗告诉记者。
几个月来,张英泗与其他养路工一起扫马路、通涵洞、截水沟。每次看到公路站的养路工们用手清理涵洞,看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走在抢险第一线,张英泗总会被他们身上那种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精神所感动,“我为自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感到自豪!”
与此同时,他发现,“扫地王”、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装载机……没有他们不会的;拌水泥浆、水泥找平……没有他们不懂的。“拿得起扫把,转得了方向盘,干得起泥水活,管得了公路站,谁还敢说养路工只会扫马路、整绿化?”张英泗自豪地说。
如果说,肩负责任与使命的“多面能手”养路工让张英泗备受鼓舞,那么正在朝着机械化、技术化,乃至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的公路养护,则让他看希望。这一点,在抗击台风“纳沙”中,他再一次深有体会。
7月,台风“纳沙”给泉州带来强降水,省道206线一处发生溜方,致使尤溪至德化公路受阻。“2.5万立方的溜方,从发现到通车只用了短短不到2天时间。要是没有这些装载机、挖掘机、土方车,单凭人力,估计得花十天半个月。”张英泗回忆说。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即便这次溜方道路受阻,但堵车现象却不严重。这主要得益于公路局打造“智慧公路”,推出的“路网神器”——它是建立在9个县级公路路网分中心的基础上,并与市级路网联网,实现大泉州全覆盖,可以查询国省干道等专养公路的通阻信息。哪个山体易溜方、哪个路段有险情,一目了然。这不仅方便群众,也为道路的施工抢修创造更安全的环境。
曾在赤水公路站的许伟健与张英泗看法一致。
大学刚毕业的他便考进泉州市公路局,随后被分配到赤水公路站。虽然地处德化山区,但花园式的班站、温馨舒适的宿舍、干净整洁的食堂、互敬互爱的工作氛围,让原本有点不甘心的他有了几分慰藉。
在公路站期间,许伟健肯吃苦且勤奋好学,深受公路站站长叶德文的好评。不久,德化分局为了完善路网中心建设,决定从公路站借调优秀人员。听到此消息,许伟健立马报名参加考试。由于成绩优异,加上平日表现良好,7月1日,他从公路站借调到德化分局路网分中心。
“在公众便民服务和应急抢险救灾的高科技化、智能化方面,泉州市公路局已经越走越远、越走越快。作为新一代的‘公路人’,未来,我们大有可为。”许伟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