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弘智近照
(文/清华大学毕业生 许弘智)“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当耳机里又一次单曲循环起这首老掉牙的《毕业生》主题曲,我发觉自己这次是真的毕业了,没有当年幻想着的那么多鲜花或者泪水,也没有电影里渲染的那么多拥抱和送行,时间匆匆又不留痕迹地,把我们的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换成了两本轻轻的学位证和毕业证,我们就这样度过了大学4年。
各奔东西,各自珍重。这样为赋新词式的毕业小悲伤其实也是有的,但是于我而言却只有两个瞬间,这一感触特别浓烈。一个是毕业之前的某个夜晚,宿舍四人都在挑灯奋战赶论文,我忽然一回头,看到另外三盏台灯下三个舍友们的背影,觉得四个人平日或是一起玩笑或是一起奋斗的日子不多了,要是毕业那一天真的来临,我该会怎样的伤心罢!然而事实是毕业那几天忙着办理各种离校手续,直到另一瞬间,我最后一个整理完东西,搬走的时候,发现四张床位都和4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一般空了,这间健身器材和球鞋乱堆的“研究中心”(我们四人称宿舍是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就此解散,那一瞬间,确实心里一紧。
为什么人们总说着毕业快乐,却又总会想起毕业的不舍?
后来的我每每翻起4年来的照片和曾经的微信朋友圈,都不禁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答案——人们总是倾向于缅怀过去,尤其是那些已经习惯了的日子。张爱玲就这么认为:“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但,这个答案似乎并不足以说服我。大概是深受所学的社会学专业影响,我是不太愿意把许多行为和感受归结为个人情感因素的波动的。毕业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确有其许多深刻的意义在其中,可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比如无论翘课逃学还是拿奖学金,学生时代都已过去;也可以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比如无论成绩好坏颜值高低,我们终将走上社会。人们什么时候会对毕业这一社会意义最为缅怀呢?我想,不仅仅是毕业离别的前后一阵,更多的是当我们毕业后投出100份简历却石沉大海的时候,当我们在单位上班因为睡过头又无法干脆翘掉这次会议的时候,还有当我们把晚上和弟兄们约烧烤的时间用来加班加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