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泉州企业家杂志

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泉州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历史遗存、文化遗产的珍视传统由来已久,这一传统使泉州的文物史迹在经历中国历代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后,仍能够较完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

1974年泉州港宋代沉船出土以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船史研究专家、生物学家等各领域专家,参与沉船的发掘、复原保护和研究。1979年在泉州创立的全国性学术社团“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创办全国性学刊《海交史研究》,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

1987~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丝绸之路”10年综合研究项目,全世界都特别关注古代海路的世界文明中心——泉州。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坐“和平方舟”抵达泉州后渚港,在泉州进行为期5天的综合考察活动。并在泉州举行了包括迎送仪式、考古、历史、宗教、文化贸易、交流等综合研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大型文物展览,组织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通过考察活动,国内外学术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往来,上升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包容。此后,1994年和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先后两次与泉州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亨利博士、尤嘎博士分别于2002年、2003年来泉州考察过。他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的申遗努力,给予了积极评价,赞赏泉州“把文化遗址的保护放在城市规划中整体考虑,遗址的独特性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2006年和2012年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两次列入中国申遗名录。

福建省政府于2003年和2016年两次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发布保护管理办法。2016年泉州市把《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确定为泉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实体法,充分显示泉州对于海丝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力度。

泉州人十分珍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批自觉保护、深入研究的地方精英,使一大批海丝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史迹遗址得到保护和传承。近几十年来,泉州人民不间断、持续地进行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已将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深深地根植在泉州人民的血液之中。泉州人希望这些珍贵的海丝文化遗产,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人民分享,并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