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与眼量——泉州台商投资区“基础网“建设启示

泉州企业家杂志

眼力与眼量——泉州台商投资区“基础网“建设启示洛阳老街 夏勋南/摄

之三:该做做到位,不让将来为今天买单

台商投资区尊重事实、遵循规律,不冒进、不折腾,做到了“无为而治”。但,该作为的他们也发挥到了极致。

为了与“姓台属高”的定位相匹配,台商投资区选择高起高走。只有近30万人口,所有的设施配套却都按照70万人口的规模建设;平均每年100多个项目在建设;全区已经连续三年固定资产投入位列全市第一。

大棋盘才有大棋局,台商区的“高起高走”颇具前瞻,且处处精妙。首先,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舍得为未来发展留出了空间:“五纵五横”的大交通格局,主干道按照双向12车道、两边各预留30米绿化带的大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说是8车道的交通路网,其实留足了12车道的空间;所有道路的交叉口也为今后的立交天桥建设预留空间……

与此同时,撑起“面子”的同时,更重视筑牢“里子”。给水、污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十余种市政配套管线全部下地,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养护,已建和在建地下管网达1000公里,其中每公里造价需几百万元。4年来,全区已投入4亿元建设污水管网134公里,人均新增污水管道111.47米,居全市首位。一条高3~4米、宽4米的地下综合管廊正在规划设计中,每公里造价约3500万元,不久将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验建设……

“处于谋大事、创大业泉州台商区,重打基础,更舍得投入。今天的舍得,给后人留下丰富的资产,也为不让将来买单。”李永远主任语重心长地说。

到位的基础设施,引来一个又一个好项目:占地10000亩的“国”字号艺术公园、投资近6个亿的实验学园、以及不少于3亿美元的健康医疗项目……

有品位的项目,衬托培植了城市的价值。因此,在吴汉宗看来,一湾之隔,台商区与中心市区的房价尚有3000、4000元差价,但这都是未来台商区价值所在。

之四:谋远更谋优,构筑产业高地

一座新城的崛起,需要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支撑,更需要新兴产业的强力带动。打开台商投资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图,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圆形里,圈注着其他区域少见的产业词汇:绿色智能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临港物流和蓝色经济……台商投资区新型产业集群正以星火之态,酝酿着燎原之势。

这一切不仅得益于台商投资区独天独厚的优势,更离不开执政者敢于创新发展及精心的筹谋。

李永远主任告诉记者,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台商投资区主动设置准入门槛,提出了“招大商”、“招优商”。为保护环境,严禁污染项目入区,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和科技孵化器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集约经营集中,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以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产业链延伸为发展导向,以提升现代服务业为发展保障,形成具有市场拉动与服务推动机制的产业发展模式。

严把产业准入关、大手笔规划产业格局,与众不同的产业布局,让台商投资区形成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今年,两件事让台商投资区人特别自豪的事就是证明:

一件事是,首列“福建造”福州地铁1号线列车于北车泉州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车泉州公司)上线调试,这标志着“福建造”轨道装备实现了零的突破,福建绿色交通时代已经到来。

还有一件事是,嘉德利斥巨资从德国引进全球首台可同步拉伸的德国布鲁克纳BOPP电容薄膜生产线及整套实验室检测设备。该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微米左右的薄膜,其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明年年底将投入使用,届时每年可创造2000多万元税收。

能造地铁,还能生产世界级水平的电容薄膜,台商区产业越发高精尖。其实,这只是个开始,随着玖龙、利达、天岗、德润等项目带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台商投资区以后能耐会更大。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