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与眼量——泉州台商投资区“基础网“建设启示

泉州企业家杂志

眼力与眼量——泉州台商投资区“基础网“建设启示南北主干道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谢玉燕)古语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做人如此,执政亦如此。

走访泉州台商投资区,记者常常被其超前的眼光和恢弘的气度所折服。近日,与区党工委书记吴汉宗、区管委会主任李永远的一席对话,更是让记者深切感受到台商投资区立足现在、谋划未来深深的执政根基。尤其是在执政为与不为中,其智慧更是显露无疑。

之一:不求短期的高效,节约每寸土地

无地则无主。多少例子证明,捉襟见肘的土地资源,制约着城市的规划发展。分析泉州台商投资区,200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之于三大“国”字号,并不算大。脱胎于乡镇,3000多万平米的现有建筑成为其沉重的包袱,由此可见,其可利用的土地十分有限。但是,仔细盘点,却发现台商投资区仍有成批的土地尚未开发,发展余地很大。

记者好奇,如何做到?

“今天少开发一亩土地,就可以为将来节省出好几亩土地。”吴汉宗书记如是说。

新区建设缺资金,在所难免。泉州台商投资区也不例外。

土地运作,以解决资金难题,是很多开发区常用之法。然而,其结果往往是,一段时间后,开发区手中可控土地有限乃至无地可控,最终制约着开发区的发展。

泉州台商投资区沿江、环湖、临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土地运作自求平衡不在话下。然而,尽管缺钱,地也好卖,台商投资区却惜地如命。

无序易造成浪费。为此,台商投资区利用科学的规划,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成立之初,台商投资区花2年1亿元做规划,并主动要求以市人大常委会的形式通过,将之固定下来,实现“一张图纸管到底”,从根本上摆脱了土地随意使用的无序。有人质疑:本来钱就不多,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要花在这“投石不见响”的地方?“科学的规划能物尽其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花再多钱也是用得其所。”区管委会主任李永远语气坚定。

不仅如此。5年来,位于南北主干道西侧最为宝贵的城市用地,一寸未动。“台商投资区的发展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更要善于为城市积累财富。”吴汉宗书记这样解释。

站在南北主干道,望着成片未被开发的土地,记者恍然大悟:这都是台商区未来的增长点。

之二:不为一时的政绩,放慢古镇的开发

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字字句句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古树、古桥、古街、古港……一大批有乡愁韵味的城市元素留住根脉的同时,也让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有了生机。

洛阳,千年古镇。其拥有着被誉为“海内第一桥”的洛阳古桥,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着富有民国特色建筑的洛阳古街,其中西结合的骑楼,堪比泉州中山路……

如何让底蕴深厚的洛阳古镇,重新焕发活力与魅力?

“没有想好,也没那个实力,不敢动。”吴汉宗摇了摇头回答,“不能因为大拆大建让千年古镇失色,单纯的修旧如旧也难重现古街的历史与精髓,冒然开发,只会增加负担。加上324国道贯穿洛阳繁华地带,启动洛阳片区的建设,有人做过估算,政府至少需要投入30亿元,台商投资区目前实力不够。”

“没有想好就做,易冒进;没有实力就做,则是蛮干。”李永远补充道。

没有大拆大建,甚至连修旧如旧的传统保留也不敢轻易尝试,近年来洛阳古镇开发较为缓慢。但在执政者吴汉宗与李永远看来,这是必然的。片面追求表面的光鲜,忽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危险的。没有想好、没有实力的事情不能轻易去做,否则对不起祖宗,更对不起子孙。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