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幼儿园园长许杏花
泉州企业家杂志 (吴沿)马上又到了开学季了,学区房持续走热的话题再次兴起。其实,家长们热衷于优质教育,并不完全为了追求高分,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科学的研究揭示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应证了这一说法——即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若将这几乎能左右人的一生的关键时间,投射于现行的教育学制,不难发现,这段时间的孩子,多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
许杏花,丰泽幼儿园创园园长,拥有30余年幼儿教育经历、近20年的园长生涯,近日,她向记者感慨道:“最令我欣慰的是,现在的丰泽幼儿园能紧紧跟上国内幼儿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权威步伐,将科学的幼教理论第一时间应用于教学,避免不科学的教学对幼儿的伤害。”
孩子,只有孩子,用爱追随孩子,是许杏花作为一名老师、更是一位园长眼中的全部,这也成为丰泽幼儿园的核心魅力。
上篇:大破大立,用爱追随孩子
其实,最初许杏花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幼教的核心就是追随孩子”。
1981年就在泉州实幼任教的许园长,和大部分老师一样,都认为,小朋友在幼儿园上课就应该坐得笔直,一动不动。直到1984,她作为青年骨干教师被送到福建师大进行为期2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进修,她接触到了当时国内比较教育学的权威教师曹筱宁,她才知道,幼儿教育不该扭曲孩子的天性……
从司空见惯,到大呼“不应该”,许杏花完成了自己的“破与立”。
1996年,当她奉命组建丰泽幼儿园时,许杏花更是全方位地按这些新理念办园。
有道是,知易行难,要把这些幼儿教育的新理念转化成每一个老师的教学自觉,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许园长抓住一切机会,转变老师们的观念。
1997年,一社会机构邀请了美国的外教,想到丰泽幼儿园做英语教学展示,历来抵制在学校搞商业化活动的许园长,却破天荒地同意了。因为,她希望该园老师能通过观摩外教的教学方法,直观了解尊重孩子天性的教学方式。果不其然,外籍教师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互动频频,有问有答,有说有笑,亦静亦动,课堂气氛活跃又有序,令不少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老师们眼界大开,原来这样吵吵闹闹、说说笑笑,也可以把孩子教好!
“师生间互动频率高不高,就是评判一节课好坏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准!”许园长解释说,只有高频率的互动,才能把孩子变成课堂的主角,因为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孩子是在“动”中学的。
一年,幼儿园来了一名新老师,这位新老师在幼师学习时,大家都公认她小品演得好。入园不久,许园长特地去听了这位老师的一次公开课。讲台上老师演得不亦乐乎,参加观摩的不少老师也频频赞许,许园长却纠结不己:活动虽然很精彩,但看到的只是老师,而孩子呢?!
1998年,市直机关幼儿园的俞芳老师调到丰泽幼儿园任副园长。俞芳老师,性情温和,擅长愉快教育。这让许园长喜出望外,入园没多久,许园长便让俞芳老师组织了一次公开课——幼儿文学欣赏。组织大字不识几个的小朋友进行文学欣赏不是对牛谈琴吗,俞芳老师化静为动,组织孩子们在文学的情景中游戏,游戏一结束,课也上完了。小朋友们沉浸在文学的情境里,意犹未尽……在旁边观摩的老师眼界大开,渐渐领会了许园长“上课要看到孩子的”教学要求。
许多向往新教学方法的老师甚至利用业余时间,跑到俞老师家中,等她每天晚上哄完孩子睡觉后,跟她切磋教学。许园长告诉记者,后来她才知道,这样的情形持续了1个多学期。
破与立,就在这样一次次地磨合中实现了再平衡。看到孩子、突显孩子、追随孩子,在现在的丰泽幼儿园的教学中已经司空见惯。
许园长介绍说,真正的幼儿园,至少要实现两个价值,一个是发展孩子的天性,即幼儿发展价值,这是优先的、首要的、必须的;另一个是发展孩子的社会价值,即幼儿园在引导挖掘孩子天性的同时,还得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接纳能力,以便孩子未来更好的发展。要实现第二个发展,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