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寓西:由儒入贾,名扬海外
“濒海之民,多以鱼盐为业,而射羸牟息,转贾四方……”明代泉州的大海商主要是安平(即安海)人,史称“安平商人”。据《泉州府志》载,安平商从既从事国内贸易,又从事海外贸易。其行商区域广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乃至西南夷地,海外则泛东西洋。特别是在明代海禁期间,安平商人依藉安海港交通海外的有利条件,私贸海外,奔逐于欧洲殖民者泊踞的漳州浯屿、广东南澳、香山澳(旧指澳门)等海地贩私,甚至远航至吕宋、占城、琉球、渤泥(今加里曼岛,明代对文莱的称呼)以及日本等国进行贸易。在当时的著名安平海商中,李寓西就是其中之一,活跃于明嘉靖、隆庆年间。
李寓西从小聪明灵活,12岁即随同乡去广东经商。在商业竞争中诚信待人,灵活应付,因而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崇,连广东当地商人都乐意跟他合作到扬州贩运商品。后来,他在外国商人集聚的南澳与外商频繁接触往来,学会外语,能与外商直接交往贸易,转而成为专营进出口商品的大海商。
1565年,西班牙占据吕宋,招募华人去吕宋经商。一开始无人敢去冒险,由于李寓西长期与外商交往,情况熟悉,遂率先贩运商品去吕宋贸易。懂外语,不用通译(即翻译)便可以与殖民者直接通话交往的李寓西,因此深受殖民者的重视和信任,很快他就打开了吕宋市场。而他首航吕宋成功,亦带动了安海商人纷纷前往吕宋经商,以至于“十家而九”争去吕宋,由此开辟了一条晋江人竞相趋赴吕宋的新航道。
对此,明代名士李光缙十分赞赏,谓曰“其后安平效之为上贾”。李光缙主张儒者为贾,他认为“并不是只有读书入仕,升官发财才是正道,其实这还不如读了书之后去经商”。李光缙还提出由儒入贾者,具有文化知识,在商业活动中善于运用智力经商,可以充分发挥其才智,于国于己莫不有益。确实,这一点在李寓西身上得到充分见证:少年时随人到广东经商,为小贾;嘉靖年间,开始在南澳经营海外贸易,因长期以蕃商接触能通外语,贸易获利倍增,渐成中贾;吕宋开放后,李寓西赴吕宋贸易,大获其利,成为大贾。
综而观之,王元懋也好,李寓西也罢,他们“敢”的背后是“知”,知晓规则、知晓商情、知晓外情,“敢”才更有底气。这个道理,哪怕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泉州企业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