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 专注细致
人物名片 陈葳,2015年高考理科总分700分(投档分),高中毕业于泉州七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临考前,更多要考虑的就是应考的心态和技巧。相信这个时候大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目标,只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分数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包袱。高考是人生众多挑战当中的一个,不妨就把高考看成最近的一次机会。
对于考生来说,“专注”很关键。专注于眼前的复习,不要因为过于担心高考结果而徒增忧虑,尤其要摆脱“万一考不好,人生就全完了”的想法。可以偶尔想些轻松的事情,比如暑假要和家人一起去旅游等等,能有效地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考生应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要特意改变自己的生物钟,有规律的作息能使你的精神更加饱满,复习更加高效。适当的运动也能释放压力,调整到积极备考的状态。
高考当天,走出家门之前先将必备的证件和用品清点一遍,既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留足时间提前到达考点,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进考场后听好广播或监考老师的要求,拿到试卷先检查是否有缺漏、破损,然后填好个人信息,贴好条形码。这时离考试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先浏览全卷,估计各部分的难易程度,计划好做题所需时间。刚开始一定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难题上,而应该重点看简单的题目,为自己树立信心。
答题过程中,审题一定要细致,特别是看到熟悉的题目,不能急于下笔,要防止思维定式。先审清题目的条件和限制,理清思路,想好步骤,再动手答题。还要注意书写答案的布局,字迹要清晰,逻辑顺序要清楚,在每个要点前面、关键的方程后面标上序号,避免给阅卷老师留下不良印象。
答题时要专注,静下心来,按照自己平时的节奏做题,不要胡思乱想,也不要太频繁地看时间。遇到难题或没有把握的题目先做个记号,等所有会做的题都完成了再回过头来各个击破,以免浪费太多时间,影响后续的情绪。
考完一门忘一门,不要和同学议论答案,面对家人的询问时简单应答即可,即使发挥不理想,也不要为之懊恼而倾注太多心神。收拾心情,记得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下一场考试。
调整心态积极应考
运用心灵力量 打败高考“小怪兽”
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也是一场“心理战”。心态好,有助于考出佳绩。临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状态步入考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培元中学心理老师蔡文佳表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大制胜法宝。
蔡文佳老师说,高考就是我们人生旅途走了差不多十八年时会遇到的一只“小怪兽”,它决定了我们今后四年将在怎样的环境里生活。这种出现频率少、结果相对重要的事件被称为“应激事件”。而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出现焦虑的情绪,是人的本能,因此,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出现考前焦虑的情绪,所以,考生没必要对一个必然出现的情绪状态大惊小怪、如临大敌。
经常对自己说鼓励的话
那么,如何接纳焦虑情绪,让它帮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呢?首先,要经常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说这些话时最好是有声地说,请我们的“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 “潜意识”。你可以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眼睛,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愿望:“你马上要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了,我相信你的实力,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可以成功的!加油!”初次这么做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难为情,觉得自言自语有点傻,但尝试之后就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周进行2-3次。
想象中预演高考场景
其次,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进行预演。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想象着自己在大学认识了更多好朋友;或是想象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徜徉,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并且,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更有前进的动力。
你也可以在心中模拟参加高考的场景,这种模拟越细致越真实,真正高考时越能从容不迫。因为,通过模拟,你的大脑较容易适应高考的氛围,面对考场的神经通路已经连接,老手上路,自然更加轻松自信。心理预演在临近高考那几天可以天天进行。
多交流多倾诉释放压力
第三,善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出来。当我们对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应与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多交流,把心里话、苦衷都一一倾诉出来,这样会使心理上的压力得到释放。他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一些高考过来人的经验文章,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自信心不足的状态下走出低谷的。同时也对自己进行这样的鼓励:“我们都会遇到‘拦路虎’,既然别人可以打败它,我同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