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出台考试招生改革方案 2021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

泉州晚报

福建省出台考试招生改革方案

2021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 明年中考语数英全省统考

福建省教育厅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据悉,福建省此次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

根据《方案》,从2021年起,福建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根据《方案》,我省将改革录取机制。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机制。2018年6月底前,招生高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按专业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我省将改革完善高校人才选拔制度。高校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度,统筹考虑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培养需求等,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制定不同学科门类或专业(类)的录取要求。

2018年6月底前,福建省将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起,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省明确,将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者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以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2项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起,取消我省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又讯 省教育厅昨日公布的《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省今年将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由省里统一组织实施,启动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改革。2018年,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省今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全面启动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2016年起,统一高考使用全国卷;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据了解,今年开始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是“单项突进”,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整体设计涵盖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各类别的考试招生制度,到2021年,我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关键词:高招

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

改进高校招生投档录取模式,逐步推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本科院校艺术类招生继续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2017年起,使用统一高考成绩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的招生,实行按专业“一档多投”录取。待条件成熟时,减少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批次。

完善高校招生管理机制方面,我省规定,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学校招生计划安排、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制定、招生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聘请社会监督员参加学校招生录取过程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健全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全面实施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到2021年,福建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机制,基本建立顺应时代要求、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具有福建特色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说,我省已经明确的是,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实践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考查,加强中职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考查。积极探索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2016年起,统一高考使用全国卷。

关键词: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14门科目成绩合格作为毕业依据

我省现行高考采用“3+1”模式,即语、数、外三门加文综或理综的考试成绩录取。2021年起,实行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高校通过“两依据、一参考”来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录取机制,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分散应试压力,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两依据、一参考”被视为此番高考改革的核心,涉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两项改革。

在改革前,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采取文科学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4门,理科学生考历史、地理、思想政治、信息技术4门。201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所学14门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新生开始不再分文理科,实行全面考核,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学生须参加所有14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毕业的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还设等级性考试,由学生自主选考3门,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