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朝历代出过的“名宦”并不少,但以“太监”之名跻身“名宦”的却十分罕见,明朝司礼监陈祖生就是其中一位。陈祖生用其绝无仅有的人生经历,演绎了一个宦官的传奇故事。
皇帝敕建和县志立传
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位于324国道边,村里有一个叫“凤山”的小山,一座大型的石墓穴就坐落于半山坡,古墓呈太师椅形状,加上前面的墓埕等,占地面积数十亩。墓埕前竖立两尊与真人同大小的石人像,这就是“陈祖生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墓的规制非常高。”南靖县文史学者蔡建南说,墓前有皇帝敕建的牌坊(原牌坊毁于战乱,现为重建的),墓两边建有石像翁仲,还有两座巨型龟趺石碑,其中一块是皇帝表彰陈祖生母亲的,另一块是皇帝御赐陈祖生的,主要介绍陈祖生的生平以及皇帝对他的评价。
陈祖生何许人也?乾隆版《南靖县志》将陈祖生编入“名宦”目录,内云:“陈祖生,习贤里人。幼入内廷,英庙以其材质学问,命侍宪庙讲读于春宫。累升司礼监太监,预典机务。”
据1996年版《南靖县志》记载,陈祖生出生于明正统年间,祖籍靖城前街,其父移居习贤里竹园总(今龙山镇双明村下涂楼)。祖生少年时入宫当太监,由于学问渊博,性情忠厚,明英宗调他到东宫伺候太子(即成化皇帝)读书,后来升任司礼监太监,参与草拟国家机要文件。
陈祖生是一位正义感满满的宦官,甚至不惜得罪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汪直。1996年版《南靖县志》记载:“成化十三年(1477年),御马监太监汪直利用皇帝委派他负责西厂特务机关之机,敲诈勒索,大兴冤狱,百姓怨声载道,百官敢怒不敢言。陈祖生激于义愤,支持尚书项忠、大学士商辂等人上奏成化皇帝,受到斥责。项忠和商辂均被撤职,陈祖生被贬任南京守备。”
民国版《南靖县志》卷二十五“技艺”中“附中官”,在引用乾隆版《南靖县志》陈祖生的传记前,写了一段解释性评述:盖尝闻我国古称为圣贤政治,而奄寺之制灭绝人理。诗书亦公然记载而不讳何也?且其害人国亦甚矣,未闻有创议绝其源者。然明时本邑之陈祖生,据旧传所称,则若辈中之铮铮者,仍存其传。
蔡建南解释说,太监毕竟是阉人,不是“完人”,如是不是有“特殊贡献”,县志不会对其专门立传;如果不是对皇帝有“特殊的恩情”,死后也不可能由皇帝敕建陵墓。
冒死参与保育孝宗之事
那么,陈祖生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恩情”,在其死后能获得如此高的礼遇,非但丧葬高规格,连其母也一并获得皇帝的褒奖?
在陈祖生的“宦海生涯”中,最传奇的莫过于与张敏一起“保育孝宗之事”。乾隆版《南靖县志》卷六“名宦·武功”中“中官附”记载:“张敏保育孝庙时,祖生亦与其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