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公路养护战线上的“牛”站长(下)

泉州公路[责任编辑:黄春虹]

今日泉州网10月16日讯(文/图:直属分局 提供)

上 篇 已发

“牛”

拿着扫把也欢乐没几年,社会发展催促着公路养护的机械化。

“陈德清就像一个机器人,只会干,不会说,做完一样做另一样。”

——同事说。

1997年,陈德清通过培训一步到位拿到了驾驶证B证,此后,“养路机”“扫地王”“农用车”……各种设备车辆,陈德清无不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公路上的事,修修补补是最常见的,从柏油路变成水泥路的年代里,泥水活又成了陈德清的必修课,拌水泥沙浆、水泥抹平……无一不会,就连沥青拌和这样的活他也会。

公路站的同事说:“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过年过节都自己值班,把方便留给别人。”

面对夸奖,陈德清笑笑说:“那没办法,有的机械只有我会操作。”

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在采访的短短半个小时里,时不时有电话打来,询问他工作上的事。期间,陈德清仅一个电话没接,不到两分钟,同事就急匆匆地跑来,急忙把他叫出去,还是为了机械操作上的事儿……采访的记者好奇地问他,同样养护马路,你怎么会得那么多?陈德清的回答很朴实:“会得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满意,就像盖房子,要把基石打好一样,那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自己也才会更开心!” 。2015年、2016年,陈德清分别获评“泉州市优秀养路工”2016年获“全省百名优秀养路工”称号。

泉州公路养护战线上的“牛”站长(下)

“牛”

在养护科技创新 匠心筑梦 永无止境

在前往马甲仙公山的县道304线上,新庵岭的那段生态公路总给每位从那里经过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蓝天下,路旁的绿化带树木成排,花草成片,花团锦簇中隐约可见一凉亭,俨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这段生态公路是福建省唯一一段科技实验路。全长3公里路段被分为6个结构,看似平常的路面下,预埋了多种监测设备,这些设备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将为今后公路修路养路降低成本、提高使用年限以及环保提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决策数据。

别小看这样一段路,要知道,2012年,县道304线“白改黑”试验段开工,由于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一切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攻克施工技术难点、精细工艺流程,白天他顶着似火的骄阳,冒着刺鼻的沥青味、踏着滚滚的热浪,参加现场施工,收集数据资料。晚上,蹲守公路站,根据沥青路面铺设现场实际情况对拌和配合比、温度设置等多项内容进行实验研究、推敲论证,摸索出一套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现场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无不感慨地说:“现在公路养护岗位不仅需要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更需要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工”。

创新永无止境。在日常公路养护中,陈德清不断总结修理路肩草的工作心得,研制了自行式割草机,在2016年10月份,在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自从两个割草“神器”面世后,班站职工修起路肩草来轻松自如,如虎添翼。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