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闭症学生
妈妈同桌陪读十余年 自闭症男孩考上本科
他希望设计出无人驾驶拖拉机,减轻农民伯伯负担
包涵一家三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大脑发育障碍类疾病。人们通常把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法与他人交流。
在成都,包涵就是一个“星星的孩子”。
这份录取通知书,对于包涵一家人来说弥足珍贵,这是该校此专业在全国唯一一个录取自闭症学生的名额,包涵也成为了四川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闭症学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周丽梅记者李寰
惊喜交加
一封录取通知书炸开朋友圈 自闭症男孩被普通大学录取
8月3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特殊学校校长蔡晓莉朋友圈里更新的一条信息,引来很多人点赞。
她发了一张照片——一张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颁发的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学生名叫包涵,录取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包涵的妈妈也在朋友圈写道:“永远忘不了,包涵上小学四年级时,武侯特教对包涵的帮助……”
蔡晓莉感叹,包妈妈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包涵走到今天,他的妈妈是“一号功臣”。
包涵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同桌妈妈
为照顾患自闭症的孩子 教师妈妈辞职当清洁工陪读
从外表看,包涵与普通小孩并没有区别。其实,他在3岁那年已被确诊为自闭症,不能开口说话、不喜欢与人目光直视、总是重复开门关门的动作、眼睛可以盯着风扇看几个小时、一个盆就能玩一下午……这些刻板行为,包涵都占齐了。
上幼儿园后,包涵更是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场上做操,只有他一个人绕着围墙跑。”有同学追着他骂“傻子”。
自闭症的确诊,犹如一盆冰水兜头浇在包涵妈妈庞芝华身上。“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她这样描述那时的绝望。
当时,庞芝华已步入中年,儿子的病让她深深地焦虑。一位教授告诉庞芝华,对于自闭症患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耐心陪伴、引导才能慢慢变好。儿子的病确诊时,庞芝华在一所中学教授生物课程。为了照顾儿子,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原本想到孩子所在的小学应聘教师,但名额满了。”无意中听说学校在招清洁工,庞芝华前去应聘,一做就是三年,“我只是想离孩子近一点。”
庞芝华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原本当教师的时候收入还算稳定,当清洁工之后收入锐减。最初,包涵的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只有900块钱,而花在包涵训练上的钱每个月就要1200元。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
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庞芝华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平时丈夫儿子睡一张床,她则睡在阳台的单人沙发上。为了能让儿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庞芝华在小学里除了打扫卫生,每到课间10分钟,她还要陪着孩子们丢手绢、跳皮筋、扮演角色。
各种游戏让包涵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看着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再多的辛苦我都觉得值得。”庞芝华说。
进入小学后,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包涵学起来很吃力。为了辅导儿子的功课,庞芝华向学校申请了陪读,并成为儿子的同桌。在课堂上,庞芝华会认真做好笔记,等到课后,将老师教的重点讲给儿子听。包涵的理解能力存在缺陷,庞芝华只能将知识点反复讲给他听,一遍又一遍地做题。就这样,从幼儿园到高中,庞芝华和儿子做了十余年的同桌。
包涵小时候,妈妈在课堂上陪读。
堵死的路
天赋初显却无路可走 艺术团:“优秀但不够震撼”
音乐,是改变包涵人生的转折点。上幼儿园时,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手风琴,台下的庞芝华满脸羡慕,“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在舞台上表演手风琴,那别人就不会叫他傻子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她找到老师教包涵学手风琴。机缘巧合下,老师发现包涵在识谱和记谱上很有天赋,“他很敏感,识谱记谱都很快。”
就这样,从手风琴开始,包涵的音乐天赋逐渐显现。小学一年级时,包涵上台表演手风琴,被音乐老师看中,主动提出教他学习钢琴。9岁那年,包涵的手风琴已经过了5级。10岁那年,包涵又过了钢琴十级。凭借钢琴的特长,包涵被川音附中录取。
之后,包涵开始参加各类比赛,捧回了多个全国大奖,2015年在第六届全国键盘乐器艺术邀请赛获得手风琴专业初中组金奖、第11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节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金奖……在音乐领域,包涵一路开挂,今年高考艺术专业成绩更是达到了346.4分,超过了川音等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线。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包涵会顺着音乐道路继续走下去时,庞芝华却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不再继续让儿子学习音乐。”庞芝华认为,儿子虽然专业成绩不错,但文化成绩一直不算太好,“若执意报考,风险太大。”
另一方面,不论是钢琴还是手风琴,都需要技术和情感兼备,而包涵只具备前者。“孩子识谱记谱都靠死记硬背,弹出来的音乐没有感情的起伏和变化,这不是他内心发出的声音。”更让庞芝华担心的是,对于缺乏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包涵来说,当音乐老师并不现实。
而想要进入艺术团也并非易事。“有个残疾人艺术团招募键盘乐演奏员,我们曾报名参加选拔,包涵表演得很不错,团长还称赞了他,我们都以为十拿九稳了。”但最终,残疾人艺术团还是拒绝了包涵。
“我们需要的是像《中国好声音》刘伟那样,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是残疾人。你家孩子专业能力、外形条件都很优秀,但不够震撼。”团长的一席话,让庞芝华十分迷茫。“我只是想让他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但好像每条路都被堵死了。”
峰回路转
放弃音乐改学计算机 自闭症孩子终于圆了大学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庞芝华在报纸上看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招生信息,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带来了转机。
从去年开始,该校已经开始招录自闭症本科考生,而今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在全国招收一名自闭症考生,庞芝华决定让包涵去试试南特师的单独招录。
单独招录要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留给包涵的准备时间并不多。庞芝华特意请了两个研究生给孩子补习,“他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起来了,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背单词、看书、做题。”面试、笔试流程都结束后,学校还特意让包涵到大学和大一学生一起试读了两周。庞芝华介绍,“学校就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和同学相处,能否正常学习。他表现得很大方,最后老师学生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被大学录取是好事,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要选择计算机呢?“隔行如隔山”,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包涵又需要多长的时间适应?
“他的爸爸很早就接触计算机,在专业知识上能给他指点。”庞芝华说,选择计算机专业,更重要的是和包涵的愿望有关。采访时,包涵告诉记者:“我的愿望是设计无人驾驶的拖拉机、直升飞机、火车……”
庞芝华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孩子的愿望很单纯,就是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想要设计出一款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减轻他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