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财办:刘鹤和他的同事们从幕后走向前台

中国新闻周刊

在中国政权体系中,有一些专门的领导小组。这些小组具有超越现有机构的权威性,组长一职通常由政治局常委一级的领导兼任,具体的事务则交由下设的办公室来执行处理。

这些办公室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对应领导小组的参谋和助手,是各方面情况上传下达的中心枢纽。一方面,它直接服务中央最高层,位于权力中心;另一方面,它又与有关部委、地方省市打交道,触角可以延伸到最基层。中财办就是这样一个财经工作的枢纽。

直到近几年,在刘鹤的领导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财办)一改昔日的低调,从幕后走向前台,变得越来越活跃。他们频繁地到各地考察、调研;他们耐心地向基层解读中央的大政方针;他们还承担起了与国外政要协调沟通的重任。这使得外界对这个小组的职能、人员组成、工作方式以及所承担的使命产生了好奇。尤其是,当一些人把中财办看作“新版的体改委”之后。

★ 中财办:从幕后走向台前

★ 掌门人刘鹤

刘鹤

在今年1月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很多人注意到,代表中国出席会议的不是大家熟悉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而是一张陌生的面孔。

这个几个月前才刚刚被任命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年轻人,不仅英文流利,还为人和善、乐于沟通。

他坦率地告诉与会者,不久前中国股市出现的波动,部分原因是金融当局与市场投资者沟通不足,后来推出的熔断机制也过于草率,“不是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决策。”

他试图化解国际社会的担忧,让外界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股市的震荡。他安抚大家说:“全球投资者和企业更应该关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增长。”这番讲话,也是2016年初中国股市、汇市出现动荡后,中国官方首次对此做出回应。

这个年轻人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说,除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外,这个名叫方星海的中国官员还有一个更引人瞩目的身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财办)成员。这一职务被认为是中共领导层的经济政策顾问。

成立于1980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共在经济领域事实上的最高决策部门,组长通常由党的一把手担任。作为它下设的日常办事机构,中财办虽然处于权力中枢,但因为不在一般的党政机关序列中,三十多年来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它的人事更替,不对外发布公告;有关它的活动,不会出现在报纸和电视画面上;它的内部机构和工作安排,外界更是无从知晓。以至在2014年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南海高大的红墙内,还有这样一个单位存在。

不过,最近两年,这个神秘机构一改往日的低调,开始走向前台。

密集亮相

2014年10月,一些嗅觉灵敏的媒体(尤其是财经类媒体),报道了中财办主任刘鹤带队到江苏调研的消息。

消息援引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的文章说,调研组除了考察江苏的经济运行情况外,还在江苏召开了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内蒙古、四川等七个省区市的党委研究室主任、发改委主任参加了会议。

据信,此次中财办调研,是为即将于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在考察中,中财办重点了解了三个问题:经济增长怎么样?结构调整怎么样?改革开放怎么样?

牵头组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财办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会议召开前到地方调研,事实上是中财办每年固定的例行动作,但像这样大规模的公开报道还是头一次。外界推测,这与官方几个月前披露的另一则消息有很大的关系。

2014年6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了该小组第六次会议,会议主题为研究能源安全战略。报道同时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分别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身份参加。

这是自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官方媒体首次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实时新闻报道,并且详细公开财经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的名单。

当晚19时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会议召开的画面,圆形会议桌内圈就座的,除习近平、李克强和张高丽外,至少还有5位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汪洋、马凯,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此外,两位国务委员、一位中央军委委员,以及包括发改委在内的11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均与会。

一位接近中财办的人士称,此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揭开一角面纱,“可以理解为党对经济工作的加强,或与改革进入深水区直接相关。”

无论这种判断是否准确,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从这以后,对中财办的报道趋于常态化,它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报端。

以中财办主任刘鹤为例,进入2015年后,仅他带队的调研被报道的就有5次之多。自2013年3月担任中财办主任后,刘鹤同时兼任发改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但这些调研大多都被冠以中财办的名义。

刘鹤这5次调研的省市分别是上海、浙江(两次)、广东和江苏,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调研的内容虽然都围绕着宏观经济的运行,但每次的重点却各有侧重。比如,2015年4月上旬,总结一季度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前夕,调研组奔赴上海,是为了摸底当前的经济形势;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刚刚结束,调研组赶往浙江,是为了与地方代表讨论,如何落实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刘鹤这几次到地方调研的消息,大多都是由当地媒体率先披露的。比如《浙江日报》最早报道了刘鹤在浙江的两次调研;而刘鹤到上海调研的消息源,则是上海本地的东方卫视。

唯一的例外,是2015年10月刘鹤到广东调研,首先刊登这一消息的是国家发改委的官方网站。发改委的消息称,刘鹤率领的是“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调研组”。

从上述报道中,不难发现中财办调研的基本路数:每到一个地方,调研组通常的做法是先与当地党政领导交谈,然后实地考察,最后在当地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

座谈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干部出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另一类则是地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企业座谈会。这些与会者要么通晓全局,要么身处一线。

事实上,近两年除了刘鹤外,中财办其他领导的调研活动也多次向外界披露。比如2014年11月出任中财办副主任的原浙江省委副秘书长舒国增,履新后到湖北、北京、陕西、河北等地调研的消息,当地都进行了公开报道。从日程安排看,调研的频率非常密集。

中央党校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毫无疑问,这表明中财办正变得越来越活跃。”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