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与法》)现在去银行取钱是件很简单的事儿,拿上存折或是银行卡,输入相应的密码,流程并不复杂。可是,这对福州市港头镇的叶家几个兄弟姐妹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为了一笔存款,他们和银行交涉了整整29年,中间花费了数十万元,准备了近10份材料,可至今连一分钱都没能拿到手。
叶家几个兄弟姐妹现在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前半生搭上了将近30年的时光,后半生也准备跟银行耗上了,这究竟值得吗?这笔存款到底有多少呢?说出来恐怕吓你一跳,3000万美元!按照现行汇率,折合人民币有将近2个亿!而且还是在银行存了很多年的!不过,叶家兄弟姐妹的手上既没存折、也没存单,他们只知道银行中有这笔巨额存款,并且是应该属于他们的。
时间回到29年前的1987年,那时叶家兄弟姐妹大多还在福建农村生活。他们居住在离福州近60公里远的港头镇杭下玉塘村。这一年的2月,一个噩耗传到了叶家,他们的伯父在印尼去世了。
叶家兄妹回忆说,1933年,伯父年仅12岁,就跟随着爷爷远离家乡下南洋,去了印度尼西亚生活。
爷爷和伯父到了印尼,改姓曾祖母的王姓,伯父取名王贤能,并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伯父开始了一番创业。大约1948、1949年左右,开始与别人合营开商店了。
叶和盛说,伯父王贤能生意做的很顺利,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汽车配件和五金批发。
叶和盛说,伯父王贤能不但生意做得大,而且人品也很好,在印尼当地华侨界也有着一定的声望。可是,叶家兄妹没有想到,令他们家族骄傲的伯父王贤能,却在60多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唯一留给他们后代的,是存在福州一家银行里的一笔存款。
叶家兄妹说,存在银行里的那笔巨款,是伯父王贤能生前存进去的。这就奇怪了,王贤能一直生活在国外,生意也都在国外,怎么会在中国的银行有这么大一笔存款呢?要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外汇管制也非常严格,3000万美元这么大一笔钱,又如何进到中国的呢。另外,关于这笔存款,叶家兄妹们为何说应该由他们来继承呢?
叶家兄妹说,上世纪中期印尼排华情绪浓烈,伯父王贤能年轻时没能娶妻生子,后来又顾及事业,因此一直是单身。因为伯父没有成家、自己没有子女,所以对国内的亲人倍加关爱,总是想法设法接济国内的亲人。
1977年,王贤能还给家里寄了四万元人民币,叶家在村里建起了让邻居们颇为羡慕的新房子。
多年来,伯父与叶家一直有书信来往,从未间断。在1983年,思乡思亲心切的王贤能终于辗转回到了国内,与分隔了50多年的亲人们见了面。当时王贤能归国时还带了一台彩色电视机,这也让叶家成了全村第一个拥有彩电的人家。
1983年,正值改革开放的春天。叶家兄弟说,伯父与家人团聚后,马上道出了想把事业转到国内,让家族后代经营的想法。
少小离家老大归,分别50年叶家人终于团聚了,多么令人欢喜开怀的一幕。据叶家兄妹说, 1983年伯父王贤能第一次回国那会儿,便到福州市一家银行存进了2000万美元。紧接着第二年,1984年王贤能再次回国,又在这家银行存进了1000万美元,两次总计3000万美元。之后伯父王贤能回印尼处理那边的生意。这边呢,叶家兄妹也安心地等着伯父彻底回归在国内开创家族事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伯父王贤能回到印尼后,在生意奔波中突然染病去世了。
伯父孤身一人客死他乡,叶家人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精神和经济上的顶梁柱,那种悲痛可想而知。因为伯父曾写信给他们,保证1987年8月份回来。
叶家兄弟慢慢地从悲痛中缓解过来,想到了伯父留在国内银行的那笔存款。于是,便去银行了解这笔存款的情况。一听王贤能的名字,工作人员说很熟悉。
银行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让叶家兄弟感觉很兴奋,接下来的回答让叶家兄弟俩更加激动。工作人员说王贤能的钱没有取走,还存在银行。
钱还在银行里,叶家兄弟放下心来。可是,当他们要求查询一下伯父王贤能的账户里具体金额时,遭到了拒绝。银行的回答是,除非叶家兄弟能够证明他们是王贤能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否则他们不能协助查询。
别说得到这笔存款,银行的做法也是合规合理的。叶家兄妹赶紧去办理继承公证啊,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哪有这么简单!叶家兄妹打听了一下,像他们这种情况,想要办理继承公证,首先得证明与伯父的身份关系,并且还要提供伯父无配偶、无子女的证明。可是,伯父王贤能是
伯父去世后的那几年,叶家兄弟除了忙着生计,也时常挂念着伯父留下的那笔存款,总要抽出时间跑到福州市的那家银行打探一下。银行一直说钱还在,让他们赶紧办理继承公证。
1990年7月,事情出现了转机。印尼外长访华期间,两国发表复交联合公报,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这个消息无疑给叶家带来了希望,可是要立即派人去印尼办理证明材料,无论经济还是人脉资源,对那时的叶家兄妹来说都是很大难题。
就这样,又过去了十多年,终于在2002年5月,弟弟叶和全办好了签证,正式启程前往印尼。叶和全在印尼朋友的帮助下,认识了一位当地律师,并愿意为他办理材料。
历时近三个月,叶和全在印尼办好了包含死亡证明书、不曾结婚证明书、家庭组织证明书在内的七份材料,回到了国内。叶家兄妹说,为了获得这些证明材料,他们也付出了不小代价。花费了十七、八万元
2003年2月,福建省福州市公证处出据了《继承权证明书》,其中明确了被继承人王贤能生前所遗有的财产依法应转由叶家兄弟等人共同继承。
从1987年到2003年,用了16年时间,叶家兄妹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了继承公证。他们想,这下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到银行申请继承伯父的存款了,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意外再次出现。
2003年3月,叶家人带着公证材料,也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位于福州市津泰路的这家银行。向银行工作人员递交了公证材料,叶家兄妹提出领取伯父1983年和1984年两次存款共计3000万美元。可是,银行的回答却让叶家老小惊呆了:只有三千美元!
不是3000万美元,是3000美元,整整差了一万倍,这让叶家老小全蒙了,怎么回事,一定是银行搞错了,叶家老小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坚决不相信,要求查看当时的存单原件。
3000万与3000,一字之差,相差万倍。叶家兄弟说,如果他们不确定伯父在这家银行有3000万元存款,怎么会耗费十几年时间,花几十万元去办证明材料?还一家老小集体跑到银行来取钱?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想,到底存了多少钱,拿出存单原件看看不就清楚了,而且一般存单原件都在存款人手里,这叶家人为什么向银行要存单的原件呢?这是因为王贤能当年的存款方式非常特殊。
银行方面解释,这种业务在整个银行业都比较少见,是银行在当时那种特定时期专门针对华侨设立的,存单由银行代为保管。
存单是寄存在银行的,换句话说,只有银行手里有原始存单,现在也只有银行最清楚王贤能当初有多少存款。那么,会不会是叶家后人记错了呢?他们到底依据什么认定伯父有3000万美元存款的呢?叶和全说当时是他陪伯父一起去存的。
叶和全说那年他23岁,一切经过都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两位工作人员接待了他和伯父,了解了办理方式后,伯父选择的是一年定期存款。伯父咨询清楚后,便与其中一名工作人员离开了营业大厅,到里面办理。
叶和全说,办理完存款手续,他当时还特意看了一下存单上的具体金额,写的是两千万。伯父还特意叮嘱他不要和外人讲,但回到家里,他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家人。
叶家人说,正是有了叶和全的亲眼所见和描述,叶家人才坚信伯父王贤能在银行的存款数目绝对不止3000美元。之后他们不断找银行,希望能将伯父存款的具体数额核实清楚,但是银行给出的答复始终是,存款只有3000美元。实在不相信,可以走司法程序。
提到走司法程序,叶家人又犯难了,如果起诉主张3000万美元,无疑要面临一笔巨额的诉讼费。之前为了拿到证明材料,已经花费了几十万元,要是打官司再输了,那就损失更大了。怎么办?赶紧请律师。律师建议他们先取500美元。
律师的建议让叶家人很满意,一来可以确认他们合法继承人身份,二来也可以借助司法诉讼明确伯父存款的确切数额。2010年10月,叶家人将银行告上了福州市鼓楼区法院。法院从银行调取了两张存款单复印件,显示王贤能名下共有两笔存款,分别是1983年8月18日、1984年9月3日存入的,与叶家提供的时间基本吻合,但是金额并非是三千万美元。2011年1月,法院审理后,确认王能贤的银行存款为3123.75美元,一审判决银行先行兑付部分存款本金500美元。
叶家人不服一审判决,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1年8月,福州市中院以一审法院认定存款金额的依据不足等理由,将案件发回重审。
叶家人诉讼的根本目的是想确认伯父存款的确切金额,是不是3000万美元,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存款金额的证据不足,将案件发回重审,这下叶家人似乎又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可是,事情后来的发展,让叶家人始料未及。
案件发回后,鼓楼区法院重新审理此案。法院认为,被继承人王贤能属于印度尼西亚公民,其在银行存款的遗产继承,属于动产继承,应适用王贤能最后住所地即印度尼西亚法律确定继承关系。公证处为叶家人做出的《继承权公证书》适用法律错误,叶家人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2014年5月4日,鼓楼区法院依法作出裁定,驳回叶家人的起诉。
叶和全等人不服一审裁定,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6年2月25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一审裁定正确,应予维持。法官解释说,公证书明确了只作为查询数额之用,不足以证明叶家人是继承人。
在长达六年的诉讼期间,当地媒体不断关注这起案件,存款究竟是3000美元还是3000万美元,也成为当地居民的热点话题。有人也质疑过,如果像叶和全所说,当时存钱的时候只有他与伯父两个人,那么3000万美元现金恐怕连抬都抬不动。叶和全说当时伯父拿的不是现金,而是美元特种货币,一张面额一百万元。
银行方面回应,历史上美国并未发行百万面额的钞票。至于叶家所诉的三千万美元存款,认为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经过查询,1983年,整个福州的外汇存款折合美元总共才79万美元,整个福建总共才300多万美元。
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继承遗产分动产和不动产之分,汽车、存款、现金、贵重首饰这些属于动产,像房屋就属于不动产。按照《继承法》规定,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那么确定叶家兄妹继承人资格,不能按照我国的《继承法》,得按照被继承人王贤能最后住所地印尼的法律依法确定。那么,不管存款是3000美元还是3000万美元,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伯父生前的存款放在银行里吧?这种情况下,叶家兄妹今后又该怎么办呢?就这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了法律专家。专家说叶家兄妹先前提起的储蓄存款合同之诉,没有要求法院确认他们的继承人身份,他们可以向法院提出确权之诉,要求法院确认他们的继承权。也可以要求对银行提供的存款证据进行司法鉴定。
记者经过查证,叶家遇到的困境并非个例。目前,沉淀在各家银行的这类存款被俗称为无主存款,其实应当说是有主的,只是存在各种情况。大多数银行的做法,如果“这类存款”一直没有人来主张权利,存款就会一直保留在账户中。
本案中究竟是3000还是3000万,还需进一步依法确定,不过叶家的经历,或许从另一个角度也给我们上年纪的老年人提个醒儿,是否需及时向值得托付的后人明示下自己在各个银行的存款情况,或者留一份遗嘱明确说明。总之,不要因忽略或粗心,让一些财产成了躺在银行里的“永久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