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实施方案出台

闽南日报

近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实施方案发布。该方案是按照省政府2014年5月正式批准公布《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要求,结合漳州实际制定出来的。实施方案所涵盖的文化包括漳州市区域内的闽南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疍民文化、侨乡文化、畲族及高山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实施时间从2015年至2025年,分近期(2016年)、中期(2017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三个阶段实施。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市实施方案出台

5月18日,小朋友们正学习木偶表演。当日,龙海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化馆及龙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在石码实验小学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刘锦龙 陈建和 摄

保护濒危文化遗产 建设两岸精神家园

根据方案介绍,闽南文化是秦汉晋唐期间南迁汉人携带来的中原文化在福建东南沿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与闽越、闽南本土文化多次融合, 宋元明清以来在与异域经济文化交流和向外拓展中吸收了东南亚、阿拉伯、西方等外来优秀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交织的闽南民系文化,是历代闽南人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一批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环境,濒危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一批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的文化生态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护文化遗产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祖地文化优势, 深入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不断增强闽南文化认同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和共有精神家园;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传承闽南文化优良品质,弘扬闽南文化精神,推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漳州“海丝”申遗 实施“五古丰登”行动

方案指出,将确定一批漳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储备项目。 推进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开展遗址本体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争取“海丝”申遗成功;对全市17个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进行整理利用;全面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规划,重点做好漳州古城、龙海镇海卫、田螺坑土楼群等22个“五古丰登”重要支撑项目的保护利用,挖掘五古文化,提升闽南文化,传承朱子文化,丰富台海文化, 保护海丝文化, 重点保护好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5个综合非遗展示馆及专题展示中心, 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漳州的历史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保护好各级传承人

根据方案, 将完善国家、 省、 市、县(区) 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有效保护全市(六批次)市级以上107项非遗项目,其中2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6项列入国家级名录、51项列入省级名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力度,有效保护好新增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联合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健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有效保护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9人, 其中11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0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效保护好新增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扶持和推进《规划》中漳州市第一批传承传习、展览展示设施的建设项目。

开展教育传承活动 深化各类学术研究

方案指出, 通过开展学校教育传承活动,鼓励中小学校开设乡土教育课程,职业技术(艺术)院校对学生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教学传习, 高校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的专业人才,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阶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

同时,发挥高校和社会有关团体的学术力量,开展闽南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政策法规等研究,构建一套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文化生态保护理论体系。

打造一批展示中心 开展跨区文化交流

方案要求, 要推进“五馆一歌”(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歌剧院)和闽南文化(漳州)展示中心、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建设。做好《规划》中漳州市第一批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建设,不断探索整体保护方法,全面推进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建设“东南西北中”五大景观区域、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专题展示馆、整体性保护区域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 为非遗展示、传承活动提供物质载体。

同时,做好《规划》中漳州市第一批对台对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不断挖掘、培养新项目,广泛开展与台湾、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闽南文化的影响力。加大力度扶持一批生产性保护项目,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方案还提出,我市将建立《漳州文库》, 研究弘扬历代乡贤对漳州闽南文化内涵及外延的深化与拓展;抢救保护一批珍稀古代地方志、乡贤诗文集、金石拓片和民间文书等地方文献;撰写漳州文化研究学术著作。

[责任编辑: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