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妨“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所处的地区在本轮寒潮中将有何表现:
有的地方刮大风:1月21日至25日,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的气温将先后下降6~8℃,华北北部、江南东北部及云南东部和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1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将下降至零下10℃左右。上述地区还将伴有4~5级偏北风,江河湖面以及山区迎风坡风力有6~7级,东部海区风力有6~8级,阵风可达9级。
有的地方下大雨:1月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将出现雨雪天气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有10~25毫米,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等地降水量将高达30~50毫米。
有的地方下暴雪:1月20日夜间至22日白天,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过程累计降雪量有5~15毫米,浙江中北部局地达20毫米。积雪深度可达5~10厘米,部分地区15~20厘米。另外,新疆、西北地区东部将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西藏南部将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
有的地方有冻雨:1月21日至22日,湖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将出现冻雨天气。
这次寒潮称得上是“世纪寒潮”吗?
△ 1月18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官兵们出来站岗才一个小时,眼睫毛上都是冰碴,个个变成“冰人”。
张涛认为,仅凭现有的气象数据,称这轮冷空气过程为“世纪寒潮”有些言过其实。
张涛说,此次极地涡旋的尺度、强度和位置比较少见,但通常衡量寒潮的标准还有降温幅度指标。从基础温度来说,这次确实很低;但从降温幅度这个角度来说,此次算不上“世纪寒潮”,就算与去年入秋入冬以来的冷空气来比,其降温幅度都排不上号。因为前期已经有冷空气引起降温,整体的基础温度已经比较低,这一轮寒潮是雪上加霜。
眼看着有些地区将出现冻雨,会不会重现我国南方地区2008年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
专家认为,本轮冷空气过程在大部分地区都是“三日游”,持续时间不长。从1月26日开始,中东部地区气温将逐渐回升;1月29日前后,南方地区的气温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寒潮爆发因为啥?
△ 1月19日,烟台降下大雪,当地滨海景区出现“冰凌”景观。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次寒潮?专家认为,寒潮与高纬度的一个尺度较大、位置偏南的涡旋系统有关,该系统较稳定并不断加强,有助于冷空气形成并持续堆积。
张涛解释:“这次寒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规模非常大,具体而言,有一个几千上万公里级的大涡旋盘踞在东西伯利亚至远东,这促使冷空气堆积和不停地南下渗透。”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勇指出,本次冷空气过程之所以能造成较强的雨雪天气,是源于冷暖空气的配合。来自北部的冷空气南下降低了温度,而从南部来的暖湿气流则带来较多的水汽。二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此次寒潮“风雨交加”的情景,甚至到1月26日至28日回温之后,南方还会发生降雨过程。
突然这么冷正常吗?
△ 1月20日,辽宁沈阳,一位女乘客坐在凝结出冰花的车窗旁。
上个月还挺暖和的,这个月突然这么冷,正常吗?
张涛指出,“去年12月冷空气总体偏弱,今年1月份冷空气突然偏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大气的运行存在周期性,短期的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状况不能一概而论。一次或两次天气过程,与整个冬天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并无直接关系。
这轮寒潮是“单打独斗”,还是“打前站的”?冷空气过程结束之后,近期内还会有寒潮来袭吗?
李勇表示,根据现有的观测,冷空气虽然在中高纬地区存在‘槽级’活动,但还没形成‘涡’,所以短期内不会出现相同规模的较大寒潮。
寒潮对春运有啥影响?
△ 2008年1月13日开始,受冰雪影响,上万辆车、四五万司乘人员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上。
这次寒潮正好赶上了即将开始的春运。这大过年的,还能按时回家吗?
李勇指出,由于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同一天的不同地区,气象表现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在保障春运交通时进行综合考量。
张涛对不同地区的春运交通注意事项有如下建议:
中东部地区将持续低温天气,相关部门需做好供暖、供电、供气、农产品供应等保障工作。
长江中下游、江南和贵州等地需防范雨雪、道路结冰对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以及城市运行等的不利影响。
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需注意防范海上大风对海上运输的不利影响,1月23日开始,整个从北到南的东部海区都有7—9级的大风,可能威胁航运安全。城市管理部门还需留意大风可能导致的高空坠物。
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安徽等地的降雪和低温天气,会对露地蔬菜、油菜生长、温室大棚等产生不利影响,需做好防范工作。
华南中南部部分亚热带作物、热带经济林果(香蕉、菠萝等)、水产养殖可能遭受寒害,需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