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福建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 实现“县县通高速”

今日泉州网

十二五福建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 实现“县县通高速”

改革·创新

这是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5年。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福建发展高度重视,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对交通运输提出新需求;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需要更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提出了更高期盼。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信贷政策调整造成的融资困难,传统的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的建设模式已难以为继。

高速公路,必须在改革创新中重新迸发。

激励政策出台。2012年省政府出台《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高速公路项目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高速公路资金筹措的若干意见》,要求全方位引进社会资金,推进高速公路滚动发展;2014年提出《促进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八条措施》,明确2014~2015年提前开工的“十三五”储备项目,优先引入社会资金并给予投资补助;2015年出台《关于做好高速公路存量土地资产处置工作的通知》,支持省高速公路公司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变更为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转增国家资本金,支持高速公路将存量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实行多元化经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BOT”模式先行启动。福建高速公路先后已有莆秀高速公路、武夷山至邵武、浦城至建宁浦城段、招银疏港支线、邵武至光泽、南平联络线等6个项目284公里,通过公开招标,采取“BOT”方式建设,引入社会资金114.24亿元。

PPP合作新模式闪亮登场。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高指联合召开项目招商推介会,力求引入有实力的央企、社会投资者,探索高速公路建设PPP合作新模式。推出的7个试点项目中,顺邵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由宁德市交投集团与福鼎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漳州云平高速公路、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和龙岩永定至上杭将于近期开标;莆炎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三明段)则由地方政府筹资建设。

融资模式在创新。省高速公路公司不断深化银企合作,创新运用中期票据、增发股份、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产品,多渠道筹措资金。并成立省、市、项目公司三级筹融资专项工作小组,推进项目贷款评审,落实银行贷款规模,协调降低贷款利率。5年来,千方百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2511亿元,平均每年近500亿元,为55个项目顺利建成通车、“十二五”末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5000公里奠定了基础。

建设模式在创新。由过去投资、施工、设计分别招标模式改为设计、施工、出资“三位一体”总承包模式,吸引了近30家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投资。

管理政策在创新。实行“一项目一平衡”,通过沿线土地补亏、授权多种经营、信用考核加分等4大举措提高项目综合效益,改变过去亏损项目“无人问津”的局面,保障投资者合理回报。这些经验做法受得交通运输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2100亿元!

这5年,完成投资的数字,是“十一五”期间的1.7倍!

这5年,是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投资力度最大的5年!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逐步成型,要保障发展可持续,必须突破体制的桎梏,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运营管理模式改革在深化。省高速公路公司积极探索运营管理集约化、专业化的路子,大力推进“一市一公司”改革,全面推行“一所带多站”、“片区集中管理”等运营管理模式改革,新整合设立管理中心34个、一所带多站48个,基层管理所从301个精简为117个,降本增效作用明显。

风险管控模式在深化。深入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咨询诊断工作,公司治理更加规范,集团管控能力逐步增强;建立企业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制度,积极防范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经营开发管理体制改革在深化。全省服务区经营开发改革方案全面实施,经营业绩考核全面推行;探索建立广告自建自营管理新模式,经营开发取得新业绩。

养护体制改革在深化。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着手构建“层级清晰、事权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新架构;逐步完善养护总承包改革,进一步理顺省养护公司与运营路段公司关系;争创自主品牌,努力开拓市场,省养护公司对外承接工程7000万元。

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在深化。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十二五”以来有18个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底成立的信息科技公司,积极研究开发高速专用软硬件产品,陆续取得6项软件著作权证书和1项产品证书登记,相关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四年来,组建了具备一定实力的研发技术团队,实现营业收入近9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