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万发银:让患者的心健康地跳动

泉州晚报[责任编辑:黄如萍]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万发银:让患者的心健康地跳动

万发银:1966年3月出生,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上大学时,万发银便对心脏充满好奇。1988年成为一名医生后,他就一直在向心血管领域靠近。一转眼,他从医已31载,从事心脏起搏及电生理专业临床工作近20年。“心动过速等疾病,虽不会立即伤害患者性命,却极大影响患者的心情和生活质量。”多年来,他已为3000多例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帮他们的心脏恢复有规律的跳动,助他们的生活恢复正常。

从晚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9点,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分院住院部心血管内科病区里,大部分病房已陆续安静下来。此时,一张病床从其中一间病房推向手术室。由于手术室总是排得满满的,万发银当天的第一场手术便被排到晚上。做完这场手术后,已是深夜。短暂休息一会,他开始进行下一位病人的手术。奇妙的是,无论术前他的困意多浓,手术时却始终精神高度集中,毫无一丝睡意。

那天,他一直手术到凌晨5点,共进行4台手术。当结束最后一位患者的手术时,困意才汹汹袭来。尽管涉及心脏,但他所做的手术都是微创的,尽量不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增添负担。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仅需住院三四天便能出院。

从事心脏起搏及电生理专业临床工作近20年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如此连轴转。这些年,他帮助省内多家医院开展心脏起搏及电生理手术。在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方面,无论在手术的成功率还是在手术时间方面均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其自行设计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手术方式,使病人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夯实理论基础

想理顺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必须找到线头才能一条条抽出。接下来,想给每条毛线打结或是剪断,就简单多了。这是他对治疗心律失常过程的生动比喻。“找病因、确定发病机制的过程是很复杂的,但一旦找到症结,解决问题也许就是几分钟的事。”他说道。

曾有一名50多岁的患者,多年前做过心脏换瓣手术,后来因心功能不全入院,心率过快,喘不过气来。在手术室里,他耐心地查找病因,消除了病灶,使心跳转回正常状态。三四个月后病人又复发,他继续寻找病因,再次助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此后的四五年里,这名患者未再病发过。前不久,又有一名60多岁的患者心率过快,曾在上海的医院治疗却很快复发。他在手术过程中找到发病源头进行处理,患者很快痊愈出院。

“没有扎实的理论储备,无法精准确定病因,就像面对那团乱糟糟的毛线,手再巧,都无法将头绪理清。”他说,国内医学高校本科教育中尚未开展此类手术相关的教学活动,医生若要掌握这项手术技能,只能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地进行钻研、培训和反复实践操作。

学医之路很辛苦

不断巩固理论基础并长期实践增长经验,这个过程也许漫长又枯燥。“兴趣很关键。”他说,念大学时,他便对心血管领域抱有兴趣,主动找课本以外的书籍、文献钻研,“不能只依靠外界力量,自己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他建议年轻医生们,首先要培养兴趣,接下来便要打好基础。“学医这条路很辛苦,有兴趣加上扎实的基础,才能让自己更耐心地钻研、提升。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