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有趣天文观察课 见证大陆航天奇迹

福建日报

范贤娟告诉记者,她在宁德师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进入小学或幼儿园当老师。因此,首先要启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将来他们才能成为小朋友们进入科学殿堂合格的引路人。

见证大陆航天奇迹

除了日常教学,范贤娟还是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青少年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台湾《科学月刊》的编辑委员。利用业余时间采访大陆科学家,向台湾读者介绍大陆最新的科研成果,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说起两年前采访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范贤娟依然有点激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贤娟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月亮,给月亮写了最多美好诗歌的国家,连月球探测工程都命名为“嫦娥工程”。如今,我们自己的探测器着陆月球,不但古人的疑问“蟾蜍蚀月影,大明月已残”早已有了科学的答案,连月亮的背面都能一探究竟,还取回了月壤。

得知范贤娟还在高校从事科学教育,欧阳自远说,以前中国人跟随其他国家的步伐探索太空,方向具体而明确。现在我们已逐步赶上,需要制定自己的新目标,找新问题来研究。听了这番话,范贤娟下定决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这包括批判思考与想象力,这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

范贤娟还采访了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李菂告诉她,以往的天文观察比较静态,以为大量的星系年年岁岁都差不多。然而,现在通过射电望远镜,各个波段都可以看到越来越精细的时间尺度,尤其电波波段,可以采样到微秒(10的负6次方秒)甚至纳秒(10的负9次方秒)尺度。“我们才慢慢发现原来我们的宇宙是如此丰富多彩,而且剧烈变化的。并且现在有‘快速射电暴’这种全新的天文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究,大家都期待天眼能够在这方面大显身手。”

期待共圆航天梦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以见证大陆航天科技的大发展。当在科技馆、天文馆里,看到各种大陆研制的航天重器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范贤娟说,几年,大陆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方兴未艾,相信也会进一步点燃大家的飞天梦。

以前每次采访写作完成,范贤娟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给在台湾的父亲看。“父亲在世时常说,我们家在合肥四牌楼,我们家乡有一所中国科技大学,还出了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大陆科技发展很快,一定要多关注。”如今,范贤娟来大陆任教,她觉得这也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有感于大陆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范贤娟建议,在海峡两岸开展探测器命名、教育实验征集,乃至征文征画等活动,让更多台湾民众熟悉并参与大陆航天事业的发展,共圆中国人的航天梦。(记者 陈梦婕 通讯员 吕甜 陈育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