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盛时“炙星不夜”。
“风云际会”
月港核心位置有一处大宅子,现作为“月港海丝馆”,讲述中国海丝起点——月港的前世今生。大量的文图、旧物,无一不证明月港曾经的荣光。
跨越浩瀚的大海,月港将世界和中国连接起来。闽南人聚集在月港,扬帆出海,缔造了“天子南库”,引领了中国第一次全球化贸易,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月港海丝馆背后是古街,古街上有座高楼称“望江楼”,实为民宅,可见当地百姓之富庶家底。
古街外围有月港船厂公园,作为当年造船业发达的凭吊之所。船厂外是江堤。据考察,明清时期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的海岸就设有7个码头,即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箍行码头(又名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
现在能看到的是店仔码头,长三米,宽两米,码头前有庙宇,方便出入水手“拜码头”。当然,石板江堤早已改造,沿江铺设木栈道。
沿着木栈道能遍历月港临江一线。九龙江畔芦苇丛生,宽阔的江面依旧有船舶往来,对岸还有工厂和现代化码头。只是,它们距离月港百姓的生活已经遥远。
“中国的航海史很长,可是我们很难再找出像这样风云际会、影响深远的时代。”这是月港海丝馆文字简介中的一句话。写它的人,内心必定踌躇万千。
最终,月港还是衰落了。从兴起到衰落,仅仅200多年的时间。天启以后(1621年),月港受到统治者暴敛、清初战乱、西方殖民主义等干扰,加之地理条件限制,慢慢地,将大港地位“让”给了厦门港。
如今的月港,更像是宏大史诗散落民间的半阙诗句、光影流转中剪下的残缺胶片、汹涌人潮中迷失方向的长者,依靠着怀念它、研究它,以它为傲之人的臂弯,喃喃讲着过去的故事。(记者 张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