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5位医生在博茨瓦纳 践行医者仁心使命(图)

泉州晚报

医患和谐 医生地位颇高

陈晋说:“在博国,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位置是极高的。在街道上,常会有当地人跟我们打招呼,并说‘Chinese doctor is very well’(中国的医生很好),他们有些曾经被我们医治过,有些则是完全陌生的。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觉得十分自豪。”

因医疗条件落后,当地患者十分珍惜每一次看病的机会,很多患者来就诊时,病情已经很严重。有些患者离最近的医院都有几百公里的路程,为了看病,他们半夜两三点就得从家里出发。到医院后,他们坐着安静地等待叫号。陈晋说:“作为医生,我们理解这些患者的心情,也感动于患者的耐心以及对我们的认可。再苦再累,无论多晚,我们都会坚持到底,直到给所有的患者看完病。”

来自泉州市儿童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吴建文说:“当地人十分善良。有些患者离开时,都会与医生拥抱,或者感恩地说道‘我会为你祈祷的’。”

医疗队到达非洲后开展的首次多学科协作手术

投入工作

无声较量 与别国医生“暗战”

“在博国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与其他国家私聘医生的暗中较量。”李谋仪说,第一次与其他医生共同开会时,一名来自捷克的私聘医生毫不客气地称,他们不会给中国医生任何帮助。这名医生傲慢的态度让他记忆深刻。为了证明中国医生的水平,一场无形的较量就此展开。

博国医院手术条件简陋,援非医生只能自己开动脑筋寻找替代方法。陈劭赓率先开展了公主玛丽娜医院的第一例胸腔镜手术,因为缺乏相应器械,他就用腹腔镜的手术器械代替,结果手术大获成功。麻醉科作为精细学科,不仅需要“手上功夫”,也要有极大的“心理内功”。吴建文在博国完成了如心脏手术、腹腔巨大动脉瘤、各种神经阻滞和胸科手术的麻醉工作。这些高难度的麻醉在当地医生看来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

李谋仪则早有准备。他通过自购或者旧物再利用,将显微剪以及头戴显微镜等器械带到博国。两年时间里,他成功完成近400台显微手术,其中如四脑室室管膜瘤切除术、枕骨大孔区囊肿切除术、巨大嗅沟脑膜瘤切除术等都是博国第一次开展的。李谋仪说:“后来,那名傲慢的捷克医生慢慢地认可了我们,每次遇到疑难病症时,都会主动过来与我们会诊。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自豪于不是做好了一台手术,而是自豪于我们是中国医生。”

临危受命 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博国外伤患者多,外科医生却十分紧缺。来自惠安县医院普外科医生陈惠忠自称“万能膏药”,承担了大部分的外科手术。到达博国两个月时,一例左侧腮腺蜂窝织炎的患者,颈部出现血肿压迫气管随时可能导致窒息,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临危受命的陈惠忠连同医疗队的心血管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一同为患者进行手术。凭借扎实的外科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取得了成功。该手术也是医疗队到达博国后,首次开展的多学科合作手术。

2015年11月13日,一起重特大车祸事故,再次彰显了我国医生的大爱无疆。据了解,当天一辆满载126名学生的卡车发生侧翻,致7人死亡,120余名伤员被送往公主玛丽娜医院。所有中国医生都参与到了此次救援。为了救治伤员,他们彻夜未眠。作为麻醉科主力的吴建文迅速判断病情、分类病人、建立监护等;陈惠忠负责紧急处理外伤伤员;李谋仪连着做了7台手术,20多个小时未眠。据悉,正因为有了中国医疗队的加入,当地医疗水平有了长足提高,许多技术填补了博国医疗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