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琼今年43岁,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杏田村人。她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做了多年家庭主妇后,在家人支持下走上个体户经营的道路,在东园镇开了一家水泥制品厂。从一开始的存货堆满仓库愁销路到如今的供不应求,她说秘诀只有一个:诚信经营,让产品用质量说话。
□记者 黄雅珊 郭子芳 文/图
抓质量 顾客奔口碑而来
1995年,王惠琼从惠安县农械厂下岗。丈夫黄建龙在外承包工程,下岗的她成了家庭主妇,跟着丈夫过起四处为家的生活。2003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开始创业,办起一家水泥制品厂。
“老板,仓库堆满了,没地方放了。”工人的这句话让正愁销路的王惠琼更愁了。原本,她以为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有好收益,但在投入家里多年的积蓄,将钱转变成产品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产品却没有转换成钱。如今,回首往事,她说道:“当时刚开始做,我缺乏经营经验和专业知识,生产出来的水泥制品质量一般,产品也就卖不出去了。”
质量才是硬道理。一段时间的慌乱后,她选择从质量抓起,买最好的原材料,哪怕一吨原材料差上两三千元。她找同行沟通了解,找出差距和不足加以完善,同时走市场,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市场需求。终于,生意有了起色,顾客多了,回头客也多了,大家都奔着“惠龙水泥制品厂”的名声来了。在带记者逛厂区时,她说:“别看厂里还有些货,其实都被订走了,现在是供不应求。”
台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都会组织“水泥制品质量检测”,正是对高质量的追求,在历年的抽样检测中,王惠琼工厂的产品无一次抽检不合格。
搞创新 顾客少掏一半钱
近年来,王惠琼厂里的一款屋面隔热砖卖得不错,“这是我们厂里的创新砖,可以让顾客少掏一半的钱。”
这款创新砖的点子来于日常生活。有顾客念叨说大家在顶层都通过架空来隔热,但其实隔热效果差,顶层晒得很。她请教了搞工程的丈夫。丈夫告诉她,架空隔热等于在顶层铺了两层砖,外层吸热后传导给内层,所以,通过架空来隔热是误区。有什么方法吗?家里的泡沫箱给了她启发。她偶然发现,开水倒进泡沫箱后,用手在泡沫箱外是感知不到热度的。
于是,她立即行动。经过反复实验,这款内嵌泡沫的屋面隔热砖面世。“用传统的架空隔热法,要铺两层水泥和砖,关键是不够隔热,而铺一层这款砖就解决问题了。”
近来,王惠琼又在搞实验了,准备对这款屋面隔热砖升级换代。“外地的建筑着火事件发生后,我买来阻燃材料再研究,要与时俱进。”
慈善心 回馈社会热衷公益
这些年来,王惠琼的工厂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有了快速的提升,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她没有在财富面前自满,而是尽量回馈社会。
看到同行出现危机,她主动出主意,及时伸出援手;逢年过节,她组织员工前往孤寡老人、困难户家里,送去米、面,捐款捐物;锦厝村修路,她一次性捐了5万元;锦西小学创建,她为教育事业投资10多万元……年初岁末,这段时间,她和村干部正商量着送温暖活动。
她常说:“东园镇锦厝村是我收获富裕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让我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