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工股份德国策尼特总经理傅鑫源 谢玉燕/摄
父子携手新平台:全球布局,实现世界行业第一
跨国收购德国企业,真的要迈出这一步,着实不易。要知道,在2013年以前,泉工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突然之间,不仅要押上全部的身家,还要向外借钱,父子之间也存在着种种分歧……傅炳煌着实犹豫了一阵子。
不进则退,只有第一才能生存,理智最终说服了傅炳煌。整体收购策尼特,意味着泉工不仅收购了策尼特的厂房、员工,还收购“策尼特”这个国际知名品牌。
时光流逝,四年之后再回首,傅鑫源谈起了这场跨国收购给泉工带来的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数字上看,收购至今,泉工的产值翻了一番,员工的人均贡献率也翻了一番,员工数增加2.5倍,现在泉工不仅有来自国内多个省市的员工,还有俄罗斯、波兰、奥地利、德国、印度等多国员工。现在泉工生产的砖机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三个人就可以开一个砖厂,一个投料,一个看电脑,一个开叉车装成品,其余的全部自动化……
更深层的变化还有很多,傅鑫源介绍说——
一是员工斗志的变化。刚刚收购策尼特时,海外的同事根本不相信,认为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泉工入主策尼特公司,员工们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兴奋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海外团队的业绩可谓风生水起,现在海外销售人员一人一年完成500万的销售根本不成问题,而且越来越有斗志,越有干劲。傅鑫源也因此得到一个启发,一个企业3-5年就能来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调体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有变化,员工就感觉有奔头,有希望,自然更愿意留下来一起拼搏,一起成长。
二是竞争层次、客户群体的变化。以印度合资公司顺利落地为例,此前,泉工动过到印度办厂的心思,然而,更青睐国际知名品牌的印度没能接纳。2016年泉工以德国策尼特公司再次与印度方面商谈合作,则进行得十分顺利。与之合作的印度阿波罗集团,是印度本土发展最快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9月25日,双方合资的工厂正式开工,工厂所在地、古吉拉特邦的副省长Nitinbhai Patel,阿波罗集团全体高层,以及800多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贵宾一同出席。泉工股份在市场巨大的印度落下了重要一子。
客户群体的变化则更为明显。过去泉工的客户,多为中小型客户,设备价值多在一台40-50万元之间。而如今,客户多变成了大中型客户,设备价值最高的卖到5000万元/套。销售团队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从在会议室等待客户接见,到如今直接对接汇报的都是企业决策者;从私营企业到500强、央企国企,酋长、海外首富财团……销售收入越来越高,奋斗初心始终不变。
三是整体工艺水平、设计理念的提升。众所周知,设计要转换成制造,最要讲究的是制造工艺。一个构件,经过多少道工序,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误差的保证等等,这些细节,决定着同样一套图纸,能否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现在德国设计师的图纸传到国内,泉工的工人,就能按设计师的意图不折不扣地制造出来。设计理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样的东西,经德国人一设计,马上就变得美观、庄重,高大上起来,这些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东西,需要的是近身的传帮带,泉工还在一步步的消化之中……
国际知名品牌带来的新平台,使泉工在全球竞争中游刃有余,不久前,泉工刚以建设两个砖厂为条件,从奥地利一位71岁的爵士手中收购了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模具公司……
4年产值翻一番,不是傅鑫源的终点,也不会是泉工的终点。正如傅鑫源秉承泉工股份一向的坚持,做“制砖一体化解决方案运营商”,他在谋划着更多的进步。傅鑫源始终认为,装备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此次去印度,美国某基金公司经理的一番话,更坚定了他的选择。他介绍说,这个基金公司专门收购国内优质的装备制造企业,而且收购之后大力投入,全力提升。虽然现在手上已收购了超过120家大型自动化装备制造企业,却一家都不对外转让。“精于战略布局、擅于资本运作的美国人尚且如此看中装备制造,何况实力还远远不够的我们!”傅鑫源如是说。
对于全球的布局,海外的收购,傅炳煌的思考显得更深更远些,有些话从他嘴里说出,让笔者暗生敬意。他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发达国家经历了200年的工业革命,我们只有40年,而且是以放下锄头的农民工为主体的。我们可能积累了一些技艺、经验,但再往前走,我们基础理论、实验室数据支持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泉工海外收购的尝试,其实也是泉工不断在海外寻找老师、提升自身的过程。中国制造要提升在世界的影响力,仍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