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翔:“轴”心与传“承”

泉州企业家杂志

 

林靖翔:“轴”心与传“承”

德源轴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靖翔 谢玉燕/摄

(文/本刊记者 谢玉燕)轴承,装备制造业中最关键的基础零件,人民虽难以看到它在机器中的身影,它却对主机的精度、速度、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寿命起着直接作用,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没有它,机器无法运转,生产亦无法进行。

在中国,目前已进入世界轴承大国行列,却还不是轴承强国。尤其是在高端轴承领域,大部分依赖进口,且关键技术装备受到了国外限制。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和价格垄断?

小小轴承,担子不轻。

洛江区河市镇溪埔工业区,有一片厂区,看似不起眼,但是那里却孕育了国内唯一一家纯民营的军工轴承制造供应商。它曾被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看中;也曾承办过“高大上”的中国(泉州)高端制造业(智能轴承)高峰论坛;2016年,该企业更是率先攻关轴承智能技术,研制出带有MEMS微机电传感器的智能技术。

它就是德源轴承实业有限公司。

作为企业的接班人,“80后”的林靖翔有着22年的德源“工龄”。他早早接过德源这根接力棒,也自觉挑起了德源打造轴承“中国芯”的担子。对他而言,工业上不可或缺的轴承,承载了他艰辛的创业路,也寄托着他悠悠的赤子情,更蕴藏了他拳拳的中国心。

始辛酸,束发小子携带轴承闯九州

锦衣玉食、海外留学、争强斗富,是世人对中国“富二代”的普遍印象。林靖翔却并非如此。

勇于开拓,不安现状,是林靖翔的性格底色。身为家中独子,父母对林靖翔钟爱有加并寄予厚望。他们希望他像姐姐一般,进入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他却在15岁时选择离开学堂,随姐姐到杭州的分公司学做生意。

此时的他个头不高,却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拼劲;年纪不大,却有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短短数月,他便对杭州的轴承市场了然于心。

1996年,林靖翔调到天津开发新市场。由于当时天津市场轴承品牌较多,德源进驻较晚,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市场,他的堂哥和叔叔先后从天津市场撤出。

林靖翔却坚信,有转动的地方就需要有轴承,何况毗邻帝都的天津,未来它的市场一定很大。于是,他向父亲借了3万元,从叔叔手中将天津的货物盘过来。这一年,林靖翔只有17岁。

原本,他可以在父母的庇佑下,衣食不愁、无忧无虑,可他却选择背井离乡,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为了销售轴承,他顶风冒雨、走街串巷;为了开拓市场,他规定无论何时何地,市区内1元起即可送货;为了节省开支,他舍不得花钱雇人,独自装卸、送货、销售……谈起当时的艰辛,林靖翔仍记忆犹新。

母亲心疼林靖翔,几度劝他回家,甚至从杭州调人去协助他。然而,由于条件太过艰苦,帮手不到3个月便返回杭州。即便如此,林靖翔没有丝毫动摇,甚至乐此不疲。

经过仔细分析,他认为,只有提高德源轴承的品牌认可度,才能占稳天津市场。为此,在当时并不流行包装的情况下,他率先采用彩色纸盒包装的形式,增加产品的认可度。从选材、设计,到配色,林靖翔十分讲究。“要想一个品牌在当地做到知名,必须要提升此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这就要求包装要统一、标准,各种宣传广告要跟得上。”林靖翔解释。

不仅如此,林靖翔还与父亲沟通,不断开发新品种,以满足需要。鼎盛时期,德源轴承拥有2000多个异型轴承品种,成为当时全国品种最为齐全的轴承公司。

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加上品种齐全,德源轴承很快在天津站稳脚跟。当年年底,天津分公司的毛利润达到了80多万元,林靖翔为自己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不久后,他将天津的模式逐步在西安、石家庄、温州等地复制。短短几年,他便拥有8家轴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