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公路局:致力打造生态旅游公路

泉州企业家杂志

泉州市公路局:致力打造生态旅游公路

德化县道351线春美乡春美村路段 泉州市公路局/供图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谢玉燕  特约记者 刘紫燕)4月,正是福建泉州春光明媚的时候,车行德化省道203线犹如穿行绿色长廊。这时节,德化水口镇村民黄秀清最爱干的事,就是在自家小屋里,烧上滚水,用德化陶瓷泡上一壶铁观音,操着乡音招待一波又一波来家里住宿的游人。

“谁说守着山村没盼头呢?”已近不惑的黄秀清对未来有满满的冲劲和期盼。看着黄秀清喜滋滋的笑容,谁也想不到,几年前,德化水口镇湖坂村这个僻远的山村,从来没有“留宿”过如此多的客人。

一条路从“车流”到“人流”

水口镇位于德化东北部,省道203线穿镇而过,连接德化城关和旅游重镇水口、南埕,沿途一路青山绿水,线域内有久负盛名的石牛山、岱仙瀑布、桃花岛等景点,可以说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2010年,黄秀清正是看中这里的好资源,利用公路边的自家小院办起了民宿。然而出乎意料,她的生意不温不火,原因竟是留不住人——省内外慕“景”而来的游人总是风驰电掣般途经小镇直奔景点,少有驻足。“从前是交通不便,村镇闭塞,外面的人不大愿意进来。后来交通变得太便利,车流滚滚来匆匆去,人,我们还是留不下。”

省道203线德化水口、南埕沿线满怀憧憬办起农家乐、采摘基地、民宿、渔家饭店的人家还有许多,他们也曾遭遇黄秀清一样的烦恼。

改变始于“十二五”开始的2012年。泉州境内多山,公路多蜿蜒穿行山间,用地窄,沿途配套设施“缩手缩脚”,游人过而难入。针对这一实际,“十二五”期间,公路部门主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沿线几处废瓷场、荒废地得以“回归”。公路人随形就势,沿途种植花、树,重点规划、陆续建设4处公园式停车区,并就地取材,于公路沿线设计系列陶瓷文化小品,不仅将公路装扮得分外美丽,方便司机、游人休憩,还保留了德化陶瓷文化记忆。

改变不止于此,公路“修颜”不止点、线,还有立面:2015年,公路部门着手美化整治该路段60多处边坡。很快,边坡被披盖钢丝网,使用高压气枪往边坡均匀喷洒带有花籽、草籽的泥浆,再覆盖无纺布防雨。春去秋来,揭开“面纱”后,人们惊喜地看到原本岩石或杂石质地、光秃裸露的边坡,长出连绵不绝郁郁葱葱的小草和娇艳的花儿,游人未到风景名胜,先见沿途美景。

经过几年精心布局,省道203线德化段成为绿植与古瓷器点缀而成的绿色陶瓷文化长廊,四季“颜值”“气质”在线。沿线村庄也顺势进行了修整,修复“吊脚楼”式的“戴云山筑”本土建筑风格,扶植观光农作物,古朴的建筑与沿线的绿植相互呼应,省道203线沿途的“戴云山筑”风景线摇身一变“美丽乡村”示范线,推向全市。

令黄秀清惊喜的是,这回公路的变化不仅带来了车流,更带来了人流——自驾车、旅游巴士行驶其间,司机、游人情不自禁慢下来,驻车欣赏。沿线村民把“公路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民宿、农家乐红红火火,打开了致富之门,这条公路所在的湖坂村一跃成为德化旅游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