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申遗:商会会长议海丝

泉州企业家杂志

第三只眼看申遗:商会会长议海丝

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印度尼西亚晋江同乡总会常务顾问许金聪:

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泉籍企业家,我对泉州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代表,而且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在海外,闽南话被称为“福建话”,闽南人代表的便是“福建人”,这种现象的形成与福建特别是泉州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闽南人的语言及生活习惯对当地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闽南话的不少词句被应用在很多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里,如生活用品、食品等等领域,很多与闽南语有关,但当地人他们多数不知道该文化源自泉州,因此这次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是目前泉州向全世界传递曾经“东方第一大港”辉煌、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中再创辉煌的难得契机。古泉州(刺桐)史迹的成功申报,让海外泉州华侨感到自豪的同时,为海外泉州人提供了一张无价的名片,让世界真正了解泉州的多元文化、宗教和谐、道德诚信以及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贡献。另外,古泉州(刺桐)史迹的成功申报,恰恰是国家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当口,在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为海外华侨特别是泉籍企业家提供了一条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独特商机,有望重现海上丝绸之路时代泉州与各国通商互市的繁荣景象。可谓:海湾新起航,丝路千百载,刺桐遗产丰,州泽启万里。

第三只眼看申遗:商会会长议海丝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郑鹏飞:

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质载体。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德化瓷就走出山门,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据记载,10-14世纪,泉州德化县窑址遍布,迄今已发现外销窑址185处,其密度居全国前列。这也应证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陶瓷之路”。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千年瓷都德化迎来了重振“海丝”雄风的难得机遇,而如何走好“新海丝”,推动德化陶瓷引领世界陶瓷产业向前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年瓷都孕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瓷贸家族。郑氏家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郑氏家族源自德化三班古镇,自古就是制瓷、瓷贸一族。直到今天,郑氏家族仍然赓续着瓷贸传统;作为郑氏家族的传承者,顺美集团一直致力于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下,与海丝沿线国家不少城市建立了合作共享的伙伴关系。对于德化陶瓷如何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在构建新渠道、开拓新市场、输出新产品、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摸索出了一定经验。

“海丝”就像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而陶瓷正是海丝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需要认识到艺术与文化的重要性,拓展海丝要从被动变成主动,需要包括国内外华人华侨等海内外朋友整个社会去推动。德国等海外华侨华人积极投身“海丝”大业,力推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积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力争发挥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第三只眼看申遗:商会会长议海丝

中澳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灿鑫:

古泉州(刺桐)史迹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泉州,加上泉籍商人在澳大利亚的优势,他们可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所带来的诸多机遇。

泉州与澳洲各城市有很多相互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加大合作。尤其是在留学方面,澳洲是人口少人才缺稀的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行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多人口的刚性需求,中国留学生到澳大利亚留学对澳洲是有益的。而且留学方面的合作将为双边的旅游产业搭建良好的商业平台。澳大利亚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技术均为世界领先,两边政府和企业家可以进行合作。在文化方面,中国佛教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宗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佛教历史悠久,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泉州佛教文化传播到澳洲的难得契机。政策的利好让企业家办事更方便及效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商机、贸易畅通增加贸易种类和总量、投资便利和消除壁垒给投资者更好的投资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