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公路局:防台抗灾见眼量

泉州企业家杂志

9月15日下午,吴海虹再次接到这样的电话:省道306线战备路出现溜方,你们马上派人过去清理下。吴海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好!我马上派人去。”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吴海虹:战备路不属公路局管养范围,何况我们自己管养的路段也未完成清理。“特殊时期哪里还分你我。战备路一堵,东关镇的外碧村、清白村等村庄的救灾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吴海虹严肃地说。说完,他立马从附近的外山公路站派人赶往战备路支援。

九都镇林坑村,这样的支援行动同样也在上演着。

当天,南安公路分局局长张锦海得知林坑村需要支援,他二话没说便组织抢险队伍前往驰援。为了确保抢险车辆的安全,他甚至站在一边是高坡、一边是悬崖的公路边充当“警示柱”,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救灾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情怀。正如郭根才所言,抗灾救灾不能以东南西北之界、你我他之别的眼睛去对待,而是需要一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民本情怀”。

不分你我、爱民爱乡的“民本情怀”孕育着一支有着自觉大局意识的队伍。在泉州市公路局,有30天跑8500多公里、每天工作超15小时的“铁人”局长;有带病抗灾十几天的副书记;有落水光着膀子指挥的分局局长;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养路工;还有忙于抢通公路一碗面放了4个多小时的女养路工……

为此,有人说,正是凭借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泉州公路人才能在短时间内打赢路树伏倒移除、边坡溜方清理、积水成河疏通、塌方安全防护的抗台抢险大战。

科技“耀眼”

传统的应急抢险大多是肩挑背扛的人海战术,如今,在泉州市公路局的应急抢险现场,诸如路网监测平台、无人机、冲锋舟等“高大上”的应急抢险“急先锋”纷纷亮相。

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快速响应。就算“合格”吗?不!泉州市公路局的要求是不但业务过硬,还要全面了解信息,并善于公布信息。这也是泉州市公路局路网监测中心成立的初衷。

走进路网中心监测大厅,记者看到:由18块液晶显示屏组成一堵巨大的“幕墙”特别显眼。只见墙上或显示地图、或显示数据图表、或显示监控镜头的实地图像情况,每5分钟显示屏自动切换画面,设在全市各地国道、省道重要路段的路况信息立马“一幕了然”。

抗击台风期间,这个平台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提供防灾、抗灾、救灾依据。路网中心主任陈立群介绍,不久前,平台延伸服务,开通微信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可变情报板等及时发布道路阻断、封闭、限行等各类路网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信息。据了解,在抗击台风“鲇鱼”时,路网中心处理各类路网应急事件150件。

无人机作为近年来兴起的设备,其航拍和运输功能在灾后救援中也越来越重要。去年,泉州市公路首部无人机首次投入灾后勘察。如今,这台外形酷似一只黑色的大蜘蛛的飞行器不断在抢险应急中现身,依靠其传回的准确数据和详实画面为下一步的救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天上,无人机空中盘旋;水中,冲锋舟劈波斩浪。

9月15日中午到16日下午,20多个小时里,由泉州市公路局1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两支冲锋舟救援队在南安洪濑“泽国”中演绎着“生死时速”。这是公路局首次应用冲锋舟组织救援。数十趟的来回奔波,最终共营救上百名受困群众。

路网检测平台的建设、无人机的应用,冲锋舟的使用,人们不禁感慨:公路应急抢险越来越与时俱进。但在郭根才看来,泉州公路的应急抢险仍任重道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载视频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等高端洋气的高科技装备还亟待完善。他相信,随着泉州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公路应急抢险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责任编辑:陈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