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寻求“脱胎换骨”
在海洋渔业加工行业有一个共识:能做到每年销售量达100亿元以上的单品,非鱼罐头莫属。
从祥芝港上岸的50万吨海产品中,至少有近一半的量可以成为鱼罐头的优质原料。
但刘鹏飞清楚,原料和技术的优势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鱼罐头变现的渠道在哪里?
市场的制约让刘鹏飞迟迟未上马鱼罐头项目,直到今年9月,明祥集团才悄然引进两条鱼罐头生产线,难道渠道找到了?
刘鹏飞证实,渠道是有了,准确地说是“借来的”。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晚宴。
去年底,在上海,刘鹏飞了参加一个国内海洋渔业高层论坛,与会人员中不乏国外知名企业老板。会后晚宴间,一位皮肤黝黑的老者主动与刘鹏飞搭讪,看装扮是泰国人,他目光炯炯,声音洪亮,开口便说:“小刘,我们已经盯你很久了!”
原来,该名老者是泰国最大的渔业加工集团的销售总监,时年63岁。搭讪刘鹏飞其实是酝酿已久的举动,早在几年前,在集团授命下,他便多次往返中国沿海寻找合作伙伴。
祥芝和明祥自然成为了目标,经过泰国这家渔业龙头几年反复多次的考察,才有了上海宴会上的那一幕。
后来,泰国该集团董事长亲自造访了明祥集团;刘鹏飞也主动回访,他了解到,该集团年销售量达100亿美元,其中鱼罐头占了三成。
最后,双方达成的协议如下:明祥成为该集团的鱼罐头加工基地,今年先上马两条生产线,两年后再上20条。与此同时,明祥其他产品可通过该集团渠道向全世界销售。借着这一条“大船”,明祥驶向更宽阔的海洋。
刘鹏飞清楚,对明祥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两条鱼罐头生产线年产值为1亿美元,20条就是10亿美元,加上原来的家底,“百亿明祥”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借力使力”带来“共生共荣”
刘鹏飞明白,作为普通渔民,自己有明祥,明祥有今天,与时局之机有莫大关系。
没有彼时石狮的“大办工业”潮,就没有明祥工厂;没有今时“开发蓝色经济”的国家战略,就没有明祥集团的“百亿梦想”。
刘鹏飞也清楚,自己没船没海田,原料多寡全部仰赖渔民,走到今天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
亲身验证了“行业越兴,自己过得越好”的道理后,作为祥芝渔业的“领头羊”,刘鹏飞认为自己必须“挺身而出”,为行业“争点利益”。
他相信,对于海洋渔业,当下便是“最好的时局”。
他分析,首先,海洋覆盖全球,海洋渔业潜力巨大,国家鼓励;其次,海洋渔业是新兴产业,弱周期行业,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较小,地方政府支持。
为了让更多人理解行业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助益行业,他将几条涉及渔业的数据背得滚瓜烂熟:石狮30万人口,从事渔业的有6万人口,占到1/5之多;石狮全市海产品每年捕捞量60万吨,祥芝便占了50万吨;目前祥芝有捕捞船只800多艘……
很多渔民有同感:只要是有关石狮渔业的场合,就不难看到刘鹏飞为行业鼓与呼的身影。他甚至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抛出相应细化的数据:
假如遇到银行行长,他说的是:在祥芝港停泊的是渔船,更是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固定资产。
假如遇到政府官员,他会说:看看吧,一条鱼带动了至少8个行业:燃油、物流、捕捞、加工、运输……
目前,针对海洋渔业,政府出台了油补、船补等政策补贴,农行、邮储、海峡等多家银行更是推出了“渔船贷”“助保贷”等产品,越来越多渔民因此而受益,而这些福利的背后,离不开像刘鹏飞一样的渔老大们的“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