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祥集团董事长刘鹏飞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林锦旺)从贫苦渔村到“国家级中心渔港”,历经30年,石狮市祥芝镇成为我国东南渔业重镇。
祥芝,上演着一部从传统渔业到现代渔业的“蜕变史”,有个人一直扮演着“领航者”的角色。
1993年,不甘贫穷的他借“大办工业”潮流,在只长地瓜萝卜的沙壤地上盖起了石狮第一个渔业加工厂。
他说“自己只会鼓捣臭鱼烂虾”,墨守成规只能“死路一条”。没有技术,就“借鸡下蛋”;没有渠道,就“借船出海”;不断求变的结果是:无论是产量,还是加工技术从粗放型到高精尖的升级,他都挺立潮头。
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为祥芝渔业奔走,向外“借力”,他说这是“有私心的”:行业兴自己才能活好!
他就是石狮渔业行业协会会长、明祥集团董事长刘鹏飞。
“借鸡生蛋”实现“无中生有”
20世纪90年代初,石狮“大办工业”,祥芝大堡村被辟为工业区。土地平整后,大堡村遇到了招商难题。为此,该村干部决定带头办厂。
当时担任村委副书记的刘鹏飞靠东拼西凑借的钱,要了5亩地。
地有了,难题来了:做什么?
很多人办起了漂染厂,有人也劝他随大流。而他打听到,办漂染厂的,都是熟悉本行业的人。而他 “除了鼓捣臭鱼烂虾,什么都不会”。
他决定办一个渔业加工厂。然而石狮还没有类似的工厂,无从参考。方向明确,但人、技术、市场从哪里来?一连串问题接踵而至……
开弓没有回头箭,刘鹏飞急中生智:自己没有,就向外“借”。
原来,早年刘鹏飞卖鱼,结识了不少加工厂,“中国海洋渔业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他向该公司提出大胆设想:他出厂房和资金,对方出技术人员和设备,合二为一,共同开发市场。
让刘鹏飞始料未及的是,该设想很快得到对方认可。一家国企为何看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空厂?刘鹏飞分析,该公司缺乏的正是原料优势,而他缺乏的是人才和设备,双方各取所需。
近百名渔业技术人员及相应设备驻厂。中国海洋渔业公司的品牌叫“明珠”,刘鹏飞工厂所在地叫“祥芝”,他们同意从中各取一字合拼——“明祥”牌由此诞生。
5年后,技术与原料的叠加优势,让烤鱼片、鱿鱼丝等产品终于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同时,不少科技人员安家祥芝。然而,生产设备日益陈旧,这时赚到第一桶金的刘鹏飞又提出了一个设想:将人才和设备从“暂借”变成“自有”。中国海洋渔业公司再次同意了刘鹏飞的意见,这并不让刘鹏飞感到意外,因为此时该公司已今不如昔。
很快地,人员自愿选择去留,生产设备按折旧价格卖给刘鹏飞,这些人才和设备成为了明祥集团向现代渔业龙头企业迈进的“原始积累”。
借来的“母鸡”不断地生出了“金蛋”。
20多年来,明祥的工厂不断拓展,从大堡村到毗邻国家中心渔港祥芝港。借助难以取代的原材料优势,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单一半成品到各种深加工产品,明祥集团一直在通过技术变革,不断地拓展产品的多样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石狮渔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