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广为人知,除了“鲁迅的故乡”“醉人的绍兴酒”这两个标签,其兰花种植也闻名海内外,所谓风花雪月,对酒当歌。兰花的种植主要集中于棠埭村,种兰、养兰的历史传承了2500多年,种兰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将兰花的品性融入家风和民风中,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源泉和动力。自2008年起,棠棣村每年都要进行包括“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好邻居”等在内的“棠棣好榜样”评选,并举行“金秋感兰仪式”,行“兰泽礼”,颁“水晶兰”,感化乡风。不少在外打拼的棠棣人加入乡贤参事会,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村级治理,捐款设立了文化礼堂公益基金,为村里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一首打油诗充分体现了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特点。如今,它们已经成为惠安旅游闪亮的名片,而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惠安女精神,不少人慕名而来,想探究一番。惠安女艰苦勤劳的形象深入人心,最常看见是她们在海边劳作的场景。不久前,惠安举办了一场挖牡蛎比赛的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惠安女的日常生活,竟有几千人争先恐后而来。
同样,近日以永春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之首林俊德为原型的《马兰谣》在央视播出,此剧是对他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精神的礼赞。随着这部剧的热播,他的出生地永春也受到热捧,不少游客前往瞻仰、学习和感受林俊德的“马兰精神”。这就是文化内涵给旅游业带来的生机。
思考三:乡村旅游升级,民宿能否成为致胜法宝?
民宿起源于西方,盛行于日本、台湾,江浙、云南一带发展较好。民宿的发展要依托于高品位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常与著名的景区相伴而生。民宿的经营主体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外来者为主,发展建立在对旧居民的改造提升之上,以重塑契合市场需求为核心吸引力。
德清的民宿堪称中国民宿发展的样板,有高大上的“洋家乐”,也有亲民的“农家乐”,不少人考察完德清后,便跃跃欲试,可多数“死”于理想和情怀中。民宿的发展有两个核心因素:“民宿的主人”和“经济腹地”。曾有人做过统计,丽江的民宿经营外来者居多,而外来者经营往往比本地人更具竞争力。翻开中国地图,找到德清的位置,不难发现,在围绕德清县3小时的里程内,分布着1个一线城市上海和3个准一线城市杭州、南京、苏州,其中上海、苏州、杭州是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仅这四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总数超5000万人,强大的经济腹地是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无法比拟的优势。
上个月,一家位于泉州乡村田边闽南味十足的民宿——“田边厝”开业,民宿保留了闽南建筑风格红砖白石,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等特点。虽然将创意引入了乡村,但仅依托泉州和厦门两个地区,能否市场化盈利仍有待观察。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跟风,深入挖掘乡村特色、风俗民情、文化内涵,重规划,强化基础配套,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