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照明:刻画生命

泉州企业家杂志

尽管工作与自己喜欢的绘画无关,但业余时间吕照明还会坚持画画。有一年,吕照明花了60元在路边买了一套《西厢记》的刻纸,对照临摹,吕照明又玩起了刻纸。那一年正值羊年,临近除夕,家里却未贴春联,情急之下,吕照明临时抱佛脚,找了一幅《三羊开泰》的图案。一切就是如此奇妙,那时数码相机已流行,胶片纸被弃之不用,吕照明突发奇想:反正扔了也是浪费,不如试着在上面把《三羊开泰》刻画下来。一番尝试,让吕照明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用胶片刻出来的作品线条更为灵动、流畅和精细,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新发现让吕照明激动得夜不能寐,从此以后,他开始进行越来越多的尝试,试验用胶片纸刻出各种类型的图案、逐渐全方位了解传统刻纸、尝试不同刻纸手法以适应新的材料属性……

为了区别于传统刻纸,吕照明将运用新材料创作的这种艺术形式命名为“刻画”,它寄托着吕照明内心的两份情结:对刻纸的回味和对绘画的重拾,由此,吕照明看到了曾经中断的艺术生命再次焕发生机!

2009年,吕照明接到了第一单生意,他的《杨枝观音》卖了2000元。之后,只要吕照明创作出不同题材的作品,那位买家必然买一幅。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借刻画传播“精神的生命”

因为选材特殊,吕照明曾多次试验是否可以用机器代替手工进行刻画创作。试验证明,遇高温即变形的胶片纸完全无法适应机器的高温,吕照明的刻画只能纯手工刻制。

在创作中遇到许多难点,吕照明一直在突破,比如特殊的材质在用刀时用力稳定性要求高,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比如《杨枝观音》最长的弧线必须一笔刻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比如在观音额头上1厘米的空间里,要刻出一个有眉毛有眼睛的小观音。长期的练习、尝试,如今许多难题对于吕照明已是轻而易举的小问题,以往需要1个月才能完成的《杨枝观音》刻画作品,现在只要10多天就可以完成了。

胶片纸颜色是纯正的红色,由于眼睛长期面对红色,吕照明视力已经受到了影响。原本创作中只要一盏台灯,如今不得不增加到两盏。吕照明说,或许再过三五年,当自己的眼睛变得不好了,就不能再刻太细的图了。

正因为如此,他不得不每天争分夺秒地创作。他知道,如果他不能创作了,这种艺术形态就消失了,他要在最短时间进入艺术创作的佳境,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好的刻画作品,否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

吕照明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不间断地创作,独自一人关掉台灯后,内心却感到巨大的满足。他常常想,即使哪一天刻画艺术不在了,从他存世的作品中,人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并察觉到“孜孜不倦的艺术精神”的蛛丝马迹,“我算是没有白活了。”

[责任编辑:陈玉玲]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