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照明:刻画生命

泉州企业家杂志

吕照明:刻画生命刻画大师吕照明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林雅萍)瘦小的身板伏于案头,桌上两盏灯,作者正全神贯注在未完成的作品上;锋利的刻刀轻盈地在红色胶片上“跃动”,力道恰到好处,胶膜顺着勾勒的线条剥落,而胶底完好无损。

这是泉州民间刻画艺术家吕照明日常的创作场景,杨枝观音、自在菩萨、敦煌彩塑菩萨、九日山、东西塔、老君岩、古大厝……一尊尊庄严灵动的佛像,一个个闽南文化印记,就在这一刀一划中勾勒而出。

与传统的剪纸刻纸相比,“吕照明刻画”的区别在于材质:运用的是已被淘汰的相机胶卷底片。正因为材质的特殊性,吕照明的偶然尝试促成了一个全新艺术门类的诞生;又由于采用该材质进行刻画的人很少,同时随着创作者视力的逐渐衰退,该门艺术一诞生便注定沦为“濒危艺种”。

吕照明承认,每完成一幅作品,都是在消耗一次生命。吕照明也承认,干过平面设计师、印刷工人、兼职画工等职业的他,只有在刻画的世界里,才找到了“真实的生命”。

刻画“不忘初心的生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电视、游戏机、ipad、儿童玩具汽车等,刻纸剪纸是当时的男孩子们日常玩耍中格外受欢迎的游戏。

“我们经常三五个同学一起玩刻纸,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有刻刀、彩纸和铅笔。”吕照明津津有味地回忆童年趣事。

当时,收集香烟盒是一件很时髦的事,谁的香烟盒多,谁就有“资本”炫耀。男孩子之间赌香烟盒蔚然成风,但是由于身板瘦弱,无论输赢,吕照明都难以得到香烟盒,这让他非常苦恼。

聪明的他后来想到了获取香烟盒的办法。

那时,大家玩刻纸,由于同学之间相互临摹,流传的刻纸图案便大同小异。而有心的吕照明便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找来许多市面上少见的插图,自己先画成图案,吸引了不少同学争相要求临摹,于是他“明码标价”:临摹一次的代价是20个香烟盒。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电视等现代娱乐设施的涌现,似乎是一阵风的时间,作为游戏出现的刻纸在儿童中间销声匿迹了,再后来就归入了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了。长大成人的吕照明深感,那种大众喜闻乐见、曾经让自己乐在其中的“物件”逐渐在远离自己。

因此,从2008年开始,当他重拾绘画和刻纸艺术时,孩提时那一段“纯真年代”的“纯粹快乐”又一点点回到刀纸之间。常人眼中枯燥冰冷的刻刀对吕照明而言,则是对旧时光最温暖的回味;常人眼中孤独的创作,对吕照明而言却是一次交织着香烟壳、老课堂、老同学等元素的不忘初心的“生命逆旅”。

用刻画延续“艺术的生命”

吕照明在初中时参加了3次泉州市中学暑期美术训练班。当时学校挑选绘画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培训为期两个月。这是他迄今为止接受的最专业的美术训练。

在泛黄的毕业照中,记者看到,前排老师包括美术界泰斗级人物李硕卿、黄达德等人,同学中也不乏吕山川、蔡永辉、李家顺、陈学君等名家。

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吕照明本该灿烂夺目的艺术生命戛然而止。

高中毕业时,吕照明报考了美专,就在临近考场时,父亲逝世的消息传来。吕照明的世界崩塌了,弃考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当时,全家靠的只有父亲那份工资。此后,还未成年的吕照明便开始承担起家中顶梁柱的责任。

为了生计,吕照明从事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去塑料厂当美工、到台资工艺厂画商品画、成为印刷厂的工人。在印刷厂的工作经历让吕照明学会了印刷手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印刷厂的吕照明开始自己创业,承接泉州各大印刷厂的业务。改革开放后,吕照明业务越做越多,包装设计、LOGO设计等与工业设计有关的业务都做。

[责任编辑:陈玉玲]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