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匠心 匠情

泉州企业家杂志

匠心,不只是传承

向京和瞿广慈夫妇都是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向京的作品曾在2010年以627.6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雕塑拍卖的最高纪录,瞿广慈的作品在公开拍卖的平台上也达到100多万元,他们一起创造了“稀奇”品牌,“稀奇”面对的更多是普通大众,用做奢侈品的心做美好的小雕塑,向京说:“作品就是语言的出口。”《致青春-我能飞》是与赵薇《致青春》合作的作品,这次的合作让他们为更多人所知,也让更多的人感动。他们用一件件小而精的作品告诉大家,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稀奇”是给年轻人的艺术品,买得起的艺术品。

同样是匠心独具,而许多的作品是按照历史的模样一件件地复制,缺乏灵动,缺乏更契合年轻人的故事。前几日,一同事的办公桌前多了一个摆件,是一个观音像。大部分的观音瓷雕作品都是庄严或者慈祥的,而这件瓷雕摆件用“萌”字形容恰如其分:只见观音坐着,一只脚抬起来,手搭在腿上,面部笑的很可爱。新时代的匠心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予以创新,在市场中立足,自然而然得以传承。吴晓波曾举过一个贴切的例子:两把菜刀,张小泉和双立人,张小泉创立于1663年,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是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1731年创立于欧洲不锈钢的发源地德国索林根小城,1915年也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不折不扣的德国百年品牌。张小泉倡导“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坚持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而双立人百般求变,工艺、款式、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如今的双立人价格是张小泉的20倍。“匠心”是坚守,更应该是契合时代的创新。

匠情,“吆喝大咖”的拿手好戏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去,企业勤吆喝在销售中尝到了甜头,吆喝也成了一门艺术,小贩卖产品,大咖卖情怀,把你的专注、执着,还有那颗匠心大声说出来。农夫山泉,一个卖情怀的老手,先是“农夫人”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寻找水源,再是设计师如何将自然品质融入于包装设计当中,最后是藏区送水工坚持品质的“最后一公里”,把农夫山泉坚持做好水的“工匠精神”贯穿在每个环节,并用纪录片的形式讲给你听。更人性化的是,农夫山泉在优酷投放的3分钟广告竟然可自主关闭,网友评论说:“然而我想我已经爱上这广告了。”

随着大众生活品质和审美的改变,产品早已实现生理特征细分到心理特征细分的转变,讲故事不难,讲好故事很难,讲故事不走心就容易成套路。泉州的体育品牌和男装品牌占据了中国体育服装和男装市场的半边天,央视5套曾被戏称为“晋江频道”。

中国的文化复兴让中国的消费者更为重视中国的千年文明,重塑了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单一的产品宣传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实体店遭遇困境,不少人说是受电商冲击,实则不然,一方面,HM、优衣库、无印良品外来品牌每年以超50家店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看周末拥挤的商场和街道就知道不缺消费者,缺少的是吸引人的产品以及引发共鸣的品牌文化。

营销的共鸣不是表象化的符号,而是贴近消费者内心世界的精神内涵,诠释企业做每一件产品的匠心情怀,精诚所至,消费者定然动容。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一个有橱窗的门店,消费者的进店率必然高于没有橱窗的门店,橱窗即文化,亦是匠心传播展现的渠道之一,不少国际品牌都试图通过匠心的传递寻求品牌认同,且许多企业都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有数据统计,全世界共有3000家坚持传承发展了200年的企业,这种企业基本上都是手艺传承的,其中日本独占2000多家,德国占400多家,而整个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加起来才15家。当知识创造了先进生产力,手艺变成了落后生产力时,我们不是害怕手艺的消失,而是害怕代表过去精益求精、质朴、诚信、用心做产品的精神内涵消亡。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老手艺,并不是老手艺就一定更好,而是来自潜意识里对老手艺品质的信任感。所以,在做产品时将老手艺的精神延续,同时传递给消费者,就不怕留不住消费者。

[责任编辑:陈玉玲]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