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匠心 匠情

泉州企业家杂志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宋春兰)《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同“剂”)药。”大意是:那些匠人都是手巧的人,而医生能够配药才行。”起初,匠仅指木工,而后延伸到有技艺的人,而今使用更为广泛。或是经济转型期对于产品品质的卓越要求,或是逐渐消失的手艺唤起人们对工艺的重视,亦或是物欲充斥的年代人们欲用对传统工艺的追求来寻找自我本真,“工匠精神”“手艺”“大国工匠”“匠造”……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重要政策文件、经济领域、主流媒体、企业乃至一大批文青的口中和字里行间,大家都在试图保护和传承好每一个手艺,呵护每一个工匠的精神品质。

匠人,不拘泥于手艺人

在既定的印象中,工匠指的是那些拥有传统手艺(木艺、陶艺、雕艺、刻画、编织、刺绣等)的人。当下,与“匠”有关的当为这几类:一类是大国工匠,指的是拥有高学历、掌握高精尖技术,潜心于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进行生产力的革新和技术变革,远有如我们国家享誉世界的桥梁、隧道、高铁技术等行业人才,近有为实现泉州产业升级而设的海西装备制造研究所。一类是工艺美术大师们,他们掌握高超技艺,创造出经典作品,身肩传承民族瑰宝的重任,其中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就有300多人,在泉州惠安也有一大批的石雕工艺美术大师,用石刻呈现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在德化,新旧陶艺人正用智慧和新旧思想的碰撞重现“中国瓷都”魅力,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通过与旅游的结合,将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单化,深受大家喜爱;历史悠久的张坂木雕早在两年前就打出了“不卖家具卖技艺”的口号。另一类当属因爱而专的手艺人,他们的创造是因为爱好,没有师傅带徒弟般的手把手传承,全靠兴趣摸索创造,甚至这还不是他们的职业,却早比职业更专业。像《西树的袖珍世界》,西树把所有他想留住的景物、往日时光全部留在了微缩的世界里。他按照原来的材质和比例,把旧房子、旧街道、甚至是旧的村落和过往的场景全部放入微景中,除了比例是缩小的,他所呈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西树创作作品的视频一上线点击量便突破了400多万次。最后一类应该就是手工爱好者了,因为热爱而热爱,不是职业,也不销售,只是爱好。在“手工客”的App上,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爱好者们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他们自诩为“叫醒生活的人”, 自制的皮夹、椅子、布艺,自己用原生态材料晕染的方巾,不分人种,不分国籍,分享与交流,在“手作”中追寻乐趣。

[责任编辑:陈玉玲]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