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旅游局:争当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兵”

泉州企业家杂志
原标题:争当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兵”——访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

市委书记郑新聪强调:今年要成立国有控股的泉州文化旅游集团,将清源山、九日山等旅游资源打包整合,并尝试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打响泉州旅游这把好牌。

泉州市旅游局:争当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兵”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  赖燕兰/摄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林雅萍)新常态下,泉州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传统产业动能不足,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旅游产业被寄予厚望。2015年,泉州市政府规划了17个重点转型升级产业,泉州旅游产业也位列其中。

在旅游资源分散、缺乏能叫得响的龙头项目、传统旅游产业结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背景下,泉州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在何方?

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泉州旅游资源之丰富;然而“满天星”、没“月亮”的现状,导致泉州缺乏在全国旅游中具有强大游客号召力的产品。泉州一直在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转型升级无疑是一剂良方,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泉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逐步明朗,从没有品牌形象到比较明确的品牌形象,从信息与道路不方便到信息道路畅通,从单一的旅游产品到满足游客的产品需求多元化,从产业链极不完善到日趋完善,逐步完善整体旅游发展构架,旅游营销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5年,泉州全年接待游客5125.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617.89亿元,同比增长15.74%和16.88%,泉州旅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构筑“一城两带” 打造“海丝”旅游圈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抓住机遇,围绕“海丝” 核心主题,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张锡坤强调,字面上,泉州旅游战略定位经历了“文化泉州”到“海丝泉州”的转变,总的来说,泉州旅游的核心还是文化,但是,本质上从文化的“面”聚焦到“海丝”的“点”上,通过对“海丝”主题的深入挖掘,以点带面,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围绕“海丝”主题,在空间布局上,泉州将打造“一城两带”的“海丝旅游圈”。

“一城”即泉州中心城区,核心是泉州古城;其次是中心城区的全域化,包括老城、新城两个部分。进而辐射到城区周边的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环清源山文化旅游圈,洛江仙公山、洛阳桥,台商投资区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晋江五店市,南安蔡氏古民居、九日山等旅游资源)。

“两带”为蓝色滨海度假旅游带和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带。蓝色滨海度假旅游带以泉州541公里海岸线为轴线,包括近海水域旅游资源和滨海腹地的旅游资源。如将泉港惠屿岛打造成特色滨海渔村;将惠安小岞镇进行原生态开发,让游客感受当地的民俗活动和滨海风光;开发石狮祥芝渔村渔家生活体验产品等等。“连点成线”整合泉州滨海沿线资源。

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带主要以安溪、永春、德化广大山区绿色生态链为腹地,结合各地区特色进行划分,结合自然景点、地热资源、乡村风光开发乡村旅游,如德化石牛山、九仙山自然风景区,永春乡村旅游等。

开启“旅游+”模式 打造六大产业融合集群

“一城两带”,勾勒了“海丝泉州”旅游蓝图;在此基础上,泉州结合各县市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等特点,进行纵向延伸和细化。根据产业特点,泉州启动“旅游+”模式,将“海丝泉州”条分缕析,以“六个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开发特色各异的旅游产品,张锡坤如是说。

[责任编辑:陈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