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利:高科技创造大财富

泉州企业家杂志

  对黄栋梁而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于是,他力排众议,投入6000多万元,从德国引进当时最先进的BOPP电容薄膜生产线,高起点建设嘉德利。两年后,嘉德利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电容薄膜一出厂便被一扫而空。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嘉德利的客户却在悄然流失。

  经过调查,黄栋梁发现,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并不一定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电容薄膜的工艺繁琐、参数复杂,生产过程存在很多不稳定性,由于缺乏经验,嘉德利所生产的产品不稳定,有些产品甚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与此同时,原材料也是影响电容薄膜质量的重要因素。

  无法生产一流的产品,就无法抢占行业制高点,这不是黄栋梁想看到的。于是,他缺啥补啥,软硬兼补,缺人,黄栋梁就从国营厂高薪“挖人”,在嘉德利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专门对产品进行参数研究和调试试验。原材料不够好,他选择从北欧进口价格比国内材料高出进一倍的聚丙烯树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生产中,黄栋梁尤为注重这一点。

  以工艺卫生为例。对高新企业而言,机器折旧是以小时为单位。这也就意味,机器一小时不开工,损失可能达数十万元。自投产以来嘉德利实行三班倒机制,机器24小时不停歇。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嘉德利决定从原来十天一次低速生产以清扫保养改成三天一次。“对工艺卫生有着极其严苛要求的电容薄膜,频繁的清扫保养更能保证产品的高品质。虽然少赚几百万元,但却是值得的。”回忆起当时祖父的选择,黄泽忠有感而发地说。

  多管齐下后,嘉德利薄膜质量逐渐趋于稳定,丝毫不亚于国内外同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嘉德利,其中包括全球三大电容器企业厦门法拉电子股份公司。当年,企业的税收达到400万元,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黄栋梁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薄膜还可以更薄,技术还可以更精进。第二年,他投入1亿元,从德国引进第二条生产线。经过多次的调试与工艺改进,嘉德利第二条生产线的薄膜产品宽5.8米厚2.8微米,这一技术在全国遥遥领先。2011年,随着第二条生产线的投产,当年嘉德利的税收顺利突破千万元大关。

  如今,凭借着这一技术,及拥有近70%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队伍,嘉德利获评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嘉德利依旧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企业决定向薄膜2.0微米的国际顶尖技术进军。

  为此,嘉德利斥巨资从德国引进全球首台可同步拉伸的德国布鲁克纳BOPP电容薄膜生产线及整套实验室检测设备。“同步拉伸的电容薄膜,受力均匀且没有跟辊筒接触,薄膜表面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产品质量更稳定。不仅如此,引进的生产线能够把薄膜厚度控制在2微米左右,且不易破裂,将为新能源提供更多技术支持。”黄泽忠笑着说,“明年底新生产线的投产后,企业产值可达4亿元,税收将突破2000万元。”

  走出嘉德利,记者心绪久久不能平复:嘉德利令人在意,不仅在于它在经济困难的大势下,独树一帜的红火,更在于它那些含金量极高的数据:160多个员工、2亿元的产值,人均125万元的贡献率以及几年就翻一番的税收贡献。

  摒弃人海战术、讲究投入产出,考量环境承载,是沿海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取向,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实非个人因素可左右。蜗居在台商区的嘉德利,从生产空压机起家,到现在以电容薄膜当家,或许可以给人们点滴借鉴。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