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余:德国考察行与思(下篇)

泉州企业家杂志

林小余:德国考察行与思(下篇)

林小余(左一)在德国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左二)合影

(文/林小余)2014年9月,林小余受邀参加2014年德国科隆中国商务经济论坛时,对德国进行参观考察,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整理成稿,上篇已在上期《泉州企业家》杂志刊登,本期刊出下篇。

三、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无疑是理性思维的体现

考察中,我们参观了科隆大教堂、法兰克福歌德的故居、柏林勃兰登堡门等景点,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仍然坚如磐石。据介绍,科隆大教堂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教堂,它已成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们向往的名胜之地。从13世纪动工,到19世纪完工,历经600多年才修建成,处处精雕细刻,相信再过几百年也会依然如故。

这些凝重的艺术,其内涵无疑是德国人的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性思维。提到德国人的理性品质,一大串如雷贯耳的名字顷刻间出现在脑海。近现代,德国就诞生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哥德等思想巨擎。毋庸置疑,德国的确是盛产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伟大国度。在人类文明史上,除了古希腊,似乎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在理性思维方面能够与德国相提并论。在法兰克福闹市中心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人。这就是大思想家、大文豪哥德的故居。来到这座古朴、庄重的建筑前,我们每个人虽说风尘仆仆,却不约而同肃然起敬起来。人们可以无视世俗,但绝不能藐视思想。当我站在这座两百多年前的老房子前,一个疑问在心中久久不散。这位巨人是怎样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并源源不断地产生伟大的思想的?良久,似乎从故居的气息中找到答案,是歌德顽强的毅力以及“坚持就是力量”这一不变的定则。

这些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复制的。于是,保护古建筑被提到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位置上。德国许多古城之所以能保持完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和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德国政府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古建筑的维护和修复耗资巨大,仅仅通过政府的公共财政是难以支撑的,因此德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投资者参与,同时通过立法约束,确保古建筑保护到位。

反思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旧城改造抹掉了多少历史古迹,又有多少文化遗产悄然无存。现代城市建筑一味追求高大全,从何而谈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我们应该向德国等欧洲国家学习,合理规划布局,重视文化遗产,循序渐进,遵循自然规律,精心修建和保护城市建筑的艺术品。

四、优秀的产业工人造就了“德国制造”

德国制造业是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尤其在机械、化工、电子等产业方面,德国拥有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源于在创新性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这是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这些感触都是我走进宝马公司后的真切体会。在慕尼黑宝马公司总部汽车研发中心,主管电动车的高级副总裁尤兰兹向我们介绍了两款纯电动概念汽车,车身都采用碳纤维结构、激光照明等领先科技,设计理念新颖,实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随后,我们参观了宝马汽车的应用程序开发、车内集成和整车及部件测试系统。车载GPS定位系统可以和手机连接,随时发送微博和微信;汽车底盘、驱动、电池测试以及屏蔽、操控、道路行驶等测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来到宝马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时,接见我们的教育主管弗里根斯坦介绍说,宝马公司使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训中心内,一位学员正在认真地用电脑制作机床制造木质模型控制程序,询问公司的培训形式时,他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论学习费用由政府负担,实践的费用由宝马公司负担,实践期间公司还提供食宿和一部分劳资。我乐意钻研技术,宝马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员工培训模式和世界领先的技术,毕业后当然愿意留在宝马。”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