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治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9月的科隆,秋意渐浓。这天,会议主办方特意安排我们部分企业家考察北威州被誉为欧洲的“心脏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据介绍,历史上的北威州,工业污染相当严重,德国的森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上世纪60年代起,北威州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摆上了重要日程,把林业放在环境政策中最优先的地位,林地的新建和重建,政策扶持,财政资助,政府每年对林地给予一定的补助,把林业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可变价值上升到首要的位置。政府相继关闭污染严重的煤炭和化工企业,并投入巨资对废弃厂区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在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的直接推动下,他们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进一步降低了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考察中,德方企业家告诉我们,企业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要作出环保承诺。比如:生产电池的工厂,必须负责回收废电池;生产冰箱的企业,必须负责回收废旧冰箱;建筑行业必须负责建筑废料的回收处理等等。各个行业都要制定废物垃圾回收处理的项目计划,所作的环保承诺要有项目目标、实施措施和资金投入的保证。目前德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科学技术和全民生态意识在生态治理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这对我国“边发展边治理”的生态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路经过的地方,空气清新润泽,街道一尘不染。放眼望去,山峦连绵起伏,道路曲折蜿蜒,树木、花草、湖泊、水鸟,白云悠悠,芳草萋萋,碧水环绕,湖天一色,林在城中,城在林中,让人感觉置身在画中,陶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可见,德国人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观念之强,实属罕见。我们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德国人却落实到行动中。他们崇尚自然,认为保持自然本来面目是最理想的,只要有可能,就不会动自然界的一土一石,一草一木。街道、房屋等建筑皆各抱地势,错落交叠,因势利导,不拘一格。在法兰克福市,我们发现一段陡坡,倾斜角度约有四五十度,仅仅是一个小山包,路的建设者依地势而建,而且公路向一边倾斜2.5°。据说这样高速公路不易开裂,因为它的结构十分利于排水,还有就是不破坏自然景观,又可以防止司机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德国是唯一在高速路上不限车速的国家,看来交管部门已是胸有成足,谁也无法在如此曲折的道路上信马由缰、风驰电掣般地驾驶。按我们一贯的理解,高速公路应是削山填壑架虹桥、钻山过岭筑通途,然而,所有的高速路都是紧贴地表,依山势而修,上下起伏,蜿蜒曲折。
西方的油画造诣如此之高,原来是有着自然基础的。
链接:
南安水头人林小余,是景兴石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此次他是作为“中国骄傲第六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企业家”由中国国际贸促会安排参加此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