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后劲——总裁班新加坡“游学”记

泉州企业家杂志

晋江经济开发区总裁班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上课集体合影 杨颜英 / 摄

晋江经济开发区总裁班“取经”新加坡横河电机厂 杨颜英 / 摄

课堂游戏丰富,总裁班学员欢笑不断 杨颜英 / 摄

女企业家吴惠琼到现场向大家打招呼

9点一到,同学们起哄式地喊着倒计时

首批迟到者“乐捐”300新元

新加坡晋江会馆会长萧孙喜(左)和郑育焕一见如故。

新加坡晋江会馆交际股主任赖国标(左)给晋江经济开发区商会吴文盘介绍情况。

闭眼撕纸游戏别开生面

南洋理工大学课堂氛围轻松

来不及记录,就用手机把PPT内容拍下来

认真听,仔细看,总裁班的学员们个个投入。

向兴集团总裁黄再兴在认真记笔记

2004年4月,在距晋江第一家上市企业——恒安国际上市整整6年后,凤竹纺织在上证所上市,成为晋江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七匹狼紧随其后登陆中小板,成为福建省第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也是晋江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第二年8月,晋江诞生了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企业——蜡笔小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在国际收购方面,晋江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安踏通过收购运动品牌fila的中国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成为泉州运动品牌中首家收购国际品牌的企业;特步代理迪斯尼运动等品牌,继续走时尚运动路线;七匹狼收购法国肯纳,走上代理国际奢侈品牌的道路;九牧王通过收购不同定位、风格的欧洲高端男装品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学习,带给晋江深刻的变化,也给晋江增添了新的魅力。晋江蜡笔小新公司总经理、晋江经济开发区商会会长郑育焕坦言,尽管晋江基地占蜡笔小新全年20亿元销售额的比重不过1/3,但不管怎样,他还得要回到晋江来充电。因为,只有回到晋江,企业间才有你追我赶、不断超越的氛围,自己才能找到再出发的动力。

务实 善用

各式的“总裁班”层出不穷,也许有人会问,晋江的老板们听得过来吗?实在的晋江人的回答是,其中哪怕有一句话对我有启发,管用,这课就算赚到了。当然,晋江企业家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以致用,从学习中找到化解现实困扰的办法。

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是持续困扰晋江企业家的大难题。如果说,前几年,企业更担心技术骨干、生产骨干流失的话,现在企业的老板们更担心一线员工的流失,这将是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共同为留住来晋务工人员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推行“新晋江人居住证”制度,在医疗、社保、就学、住房等问题上一视同仁等。可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的趋势却没有改变。

遭遇“用工难”的企业家深深知道,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着力点还在企业:不转型升级就无法提升企业的利润,就无法支撑日渐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工资待遇不提升,企业就会遭遇更加严峻的“用工难”。恶性循环之下,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如何转型?这是企业家们常常探讨的问题。或者是对机器进行更新换代,提高单位员工的生产效率,或者是把相对较为简单的工序外放到劳工较为集中的地区。

参加新加坡“游学”的晋江企业家们在新加坡横河电机厂找到了几个参考答案——在晋江向兴集团,一个喷水织机工人能够看护80台机器,而我国纺织业的平均纺织率是一个工人看护20多台机器。高出平均水平很多的向兴集团已经有理由骄傲了。董事长黄再兴参观横河电机,看到1个人可以同时操作12台电脑、23个工人就可以完成9000多辆空客机液晶飞行控制仪表盘的生产后,他认为,向兴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一番激烈讨论后,针对“提高效率”这一问题,晋江企业家们最后总结了三点:首先,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对此,晋江凯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勇深有体会,他说,纺织服装作为晋江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促进转型升级,今年,他的企业引进了一条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原来一条生产线需要10个工人,如今只要 6 个工人。

其次,将附加值最高的环节留在晋江。“新加坡横河电机厂是亚洲地区的总部,很多生产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晋江可以借鉴这一点,设计在晋江,营销、总部在晋江,生产在外地,这也可以解决晋江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泉州恒毅机械董事长郑加新说。

最后,佶龙机械董事长柯清松告诉记者,正因为技术研发的不断突破,佶龙机械自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当横河电机的总裁赖涯桥介绍说,横河电机走的是核心技术多元化的道路,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是营业额的11%。柯清松深有同感:“如果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加大投入也是重要的一条路子”。

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家们的眼光向外拓展,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企业们必须学会苦练内功。注重自身决策能力的提升,这也许是横河电机给“游学”新加坡晋江企业家最大的启示。

后记:

晋江企业家这种自觉的学习过程和强大的学习张力能给晋江带来什么变化,其实早有答案,自2003年晋江市组织第一期“北大总裁班”至今,短短10年,晋江的企业主体已从家族企业发展为现代企业,数十家上市公司,百来家品牌企业,大大增强了晋江经济、社会的现代性和引领色彩,晋江作为“福建龙”的软实力大大增强。

始发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至今仍在。2008年以来,在举步维艰的市场环境下,泉州的企业仍在艰难前行。这背后,除了有政府及时的扶持、鼓励外,更离不开诸多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老板各显神通的突围和坚持。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拿什么突围,靠什么坚持。走访过泉州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之所以能坚持,能在困境中继续发展,靠的就是他们的“先人一步”,先做准备,早有调整。而这“一先一早”,恰恰来自企业家源于学习、源于借鉴的先知先觉。从这一点看,流行于晋江的企业家学习之风,应该更广泛地在泉州大地掀起,更持续地掀起。因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性质决定了如果不是企业家自己“耳聪目明”,谁也无法代替他们调整航向,扬帆远行。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